怨三三 秋怀

离离秋水正拖蓝,滑又如簪。
拟峭烟帆南崦南,浮笠泽、把黄柑。
夏时曾种风楠,与邻叟、追凉笑谈。
今日得霜酣,树犹如此,人则何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怨三三·秋怀》是清代诗人陈维崧创作的一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慨,展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情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创作背景:《怨三三·秋怀》的创作时间未明确,但这首词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国家兴衰和自身命运的深刻忧虑。作为康熙时期的文学家和官员,陈维崧在面对国家的政治动荡和个人仕途的挫折时,可能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时代的思考和对个人境遇的感慨。
  2. 作者简介: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迪陵,江苏宜兴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词人,也是一位骈文作家,著有《迦陵文集》《迦陵词》等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词方面,在骈体文上也有着很高的造诣。
  3. 内容解析:《怨三三·秋怀》中“离离秋水正拖蓝,滑又如簪。”这句词表达了作者对秋天水色的细腻描绘。而“拟峭烟帆南崦南”则描绘了一幅南岸山峦叠嶂的景象,烟云缭绕,给人一种宁静而又深远的感觉。“浮笠泽、把黄柑”一句则转换了场景,从自然景观转向日常生活,展现了与邻里之间的亲密互动。
  4. 主题思想:此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于时代变迁所带来的个人命运变化的感伤。通过对秋天景物的描绘,诗人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的忧虑,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越个人得失的宏大情怀。

陈维崧的《怨三三·秋怀》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词作,它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刻的人文情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