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其一 江南杂咏六首

天水沦涟。
穿篱一只撅头船。
万灶炊烟都不起。
芒履。
落日捞虾水田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乡子·江南杂咏六首其一》是清代词人陈维崧的作品,创作于清康熙十八年,即1679年。这是一组描绘江南田园风光的词作,共六首,此为第一首 。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介绍:《南乡子·江南杂咏六首其一》的作者是陈维崧,字其年,号迪陵,江苏宜兴人。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尤以词及骈文著称,被后世誉为“清代词人”。陈维崧在年轻时就有“神童”之称,康熙十八年(1679)应博学鸿词科,后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了修《明史》的编纂工作,并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卒于任所。

  2. 作品原文:天水沦涟,穿篱一只撅头船。万灶炊烟都不起,芒履。落日捞虾水田里。

  3. 内容解析:《南乡子·江南杂咏六首其一》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田园生活的美好。“天水沦涟”形容水面波动的样子,“穿篱一只撅头船”则形象地描绘了一条小船在穿巷弄时的情景。接着,“万灶炊烟都不起”,展现了乡村的静谧,没有炊烟升起。而“芒履”一句,可能是描写诗人行走在田间小路上,穿着芒鞋,脚下踩着稻田里的积水,感受着自然的清新。最后一句“落日捞虾水田里”则描绘了夕阳下的田园劳作,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情趣和诗意。

  4. 艺术特色:《南乡子·江南杂咏六首其一》的艺术特色在于其对自然景象的细致刻画和对田园生活的深情表达。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传达了自己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此外,词中还融入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生活体验,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

《南乡子·江南杂咏六首其一》不仅是陈维崧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佳作。它展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反映了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对于有兴趣了解清代词坛和江南文化的朋友来说,这部作品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