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愚有贤侯,官贫不言贫。
人皆苦烦剧,往往得闲身。
我行亦已远,追饯珠江漘。
虽云一杯酒,其中含至仁。
今皇爱百姓,求吏必于循。
勿言此官卑,官卑与民亲。
儒者志泽物,尺寸皆阳春。
努力敬司牧,别离何足论。
番禺令汪孟棠携酒追饯于珠江赋此为别(甲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番禺令汪孟棠携酒追饯于珠江赋此为别(甲申)》是清代著名诗人陈沆所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陈沆,字太初,号秋舫,湖北蕲水人,是清代著名的学者和诗人。他不仅是状元出身,还担任过四川道监察御史等职务。在文学上,陈沆学识渊博,被魏源称为“一代文宗”,他的诗歌作品以淡泊雅致著称,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风格。
诗歌原文:
番愚有贤侯,官贫不言贫。
人皆苦烦剧,往往得閒身。
我行亦已远,追饯珠江漘。
虽云一杯酒,其中含至仁。
今皇爱百姓,求吏必于循。
勿言此官卑,官卑与民亲。
儒者志泽物,尺寸皆阳春。
努力敬司牧,别离何足论。诗歌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作,表达了对友人离别时的不舍和祝愿。首联“番愚有贤侯,官贫不言贫。”揭示了作者对一位清廉官员的赞美,即使自己职位不高,也不因个人境遇而抱怨,而是保持清高的态度。颔联“人皆苦烦剧,往往得閒身。”则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一个写照,人们普遍面临着繁重的政务工作,难得闲暇时间。中间两联“我行亦已远,追饯珠江漘。虽云一杯酒,其中含至仁。”通过“追饯”与“一杯酒”这两个动作,表现了作者对朋友深深的情谊和不舍之情。尾联“今皇爱百姓,求吏必于循。”则反映了作者的政治理念和社会责任感,表达了一种为民请命、务实从政的态度。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情感真挚,体现了陈沆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番禺令汪孟棠携酒追饯于珠江赋此为别(甲申)》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文关怀的佳作,它不仅记录了一个时代的风貌,也展示了一位文人的情怀和抱负。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文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