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小龙山拜稼门师墓与均之 其一 (戊寅)

江上望龙山,峭如霜中锷。
盘旋入山腹,敦然去劖削。
中有千岁云,其大兼众岳。
作霖亦云劳,忽复还寂寞。
我欲从之游,何年闭幽壑。
伫立雪已深,众山化为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入小龙山拜稼门师墓与均之 其一 (戊寅)》是唐代诗人陈沆的作品。这首诗作于唐代,是一首充满古风的七言绝句。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析:

  1. 作者背景
  • 陈沆简介:陈沆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生活在一个文化鼎盛的时代,其作品多体现了当时的文化风貌和个人情怀。
  • 创作时间:此诗作于唐代,具体年份为戊寅年,这是唐代历史上的一个特定时期。
  1. 诗歌内容
  • 景物描写:诗中“江上望龙山,峭如霜中锷”描绘了诗人站在江边远眺山峰的景象,山峰陡峭如同锋利的剑刃,给人一种峻拔挺拔之感。
  • 情感表达:通过这样的景色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生命或事业坚毅不屈的态度。
  • 哲理思考:“盘旋入山腹,敦然去劖削”不仅形象地描述了山脉的走势,也象征着人在面对困难时应该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
  1. 艺术特色
  • 用词考究:诗人在诗中运用了精准的词语来刻画景象,如“峭如霜中锷”,既表现了山峰的险峻也暗示了环境的清冷。
  • 意象生动:通过对山峰的描绘,诗人构建了一个既有视觉冲击力又有心灵震撼力的意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中的深远意蕴。

《入小龙山拜稼门师墓与均之 其一 (戊寅)》作为一首唐代的文学作品,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传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道德情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