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新秋味,凉宵如此清。
风林千叶语,水阁一萤行。
病倚闲能却,诗缘悟易成。
静参摩利佛,谁识此时情。
二十六日不寐 其一 (甲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二十六日不寐(其一)》(甲戌)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赋,出自《韩昌黎集》。这篇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自己政治理想的追求。以下是对这篇作品的简要介绍:
《二十六日不寐(其一)》
甲戌,韩愈夜不成寐,感怀国事,作此赋以抒忧思。文章开篇即点明时局之艰险:“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达了作者对于天地苍茫、世事无常的感慨。接着,韩愈借“吾”的形象,抒发了个人对于国家的担忧:“吾独不得出,且志往而情留。”这里的“吾”既是作者本人,也是所有有志之士的象征。
作者进一步阐述了自己对于国家命运的看法:“嗟乎!生之须臾,一失足成千古恨。”这里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历史的无情。在表达了个人情感后,韩愈转向国家层面:“今也四海荡荡,豺狼满野。”指出了当前国家的混乱和危机四伏的局面。他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如“狐兔群行”、“鸟鹊相呼”,来表现国家动荡不安的现状。
韩愈表达了自己对理想国家的追求:“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戈。”表达了作者想要为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在文末,韩愈以“噫吁嚱”作为结尾,感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我欲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二十六日不寐(其一)》是韩愈表达其对于国家和时代深切忧虑的作品,同时也是他对于个人理想和责任的一种体现。通过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个人情感的抒发,韩愈展现了一位文人对于时代的敏感洞察力和对于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