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悯祠联

一死亦何常奇,诸君浩劫同沦,最难堪碧海惊涛,寥天惨雾;
千秋均不朽业,异日英灵如在,愿常护帆樯风转,刍粟云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忠悯祠联

在清朝,杜文溥创作了《悯忠祠联》,这是一副蕴含深厚文化意蕴的对联。它不仅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人物的深切同情和敬意,也体现了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崇高赞誉。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副对联:

  • 原文
    沿于海以达河,叹频年转漕重洋,共历艰难非一日;
    勤其官而死水,看身后褒忠巨典,常膺俎豆到千秋。

  • 译文注释

  1. 原文:沿着海洋到达河流,感叹多年的转漕(运输军需)重洋(海上),共同经历了艰难的一天;
  2. 原文:努力为官却死于水,看着身后褒扬忠诚的巨大功业,常常享受祭品直到千秋。
  3. 译文:沿着海洋直至河流,感叹多年来的辛苦运输(转漕)跨越了浩瀚海洋,我们共同经历了无数困难的日子;
  4. 译文:致力于官职却不幸去世(死水),看到死后留下的赞美忠诚的巨大事迹,一直被尊崇享用直到千秋万代。
  • 作品赏析
    这副对联以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描绘了一位为国家、为民族无私奉献的英雄形象。通过“沿于海以达河”与“勤其官而死水”两句,诗人表达了对于英勇无畏、不畏艰难困苦的人们的赞美。同时,通过对国家大事的叙述,强调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紧密相连的理念。

  • 写作背景
    《悯忠祠联》的创作背景是在清初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国难当头,许多志士仁人为了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杜文溥作为当时的文人,通过这副对联表达了对那些为国家付出生命的英雄们的深切敬意和怀念。

这副对联不仅是文学上的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它让我们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忠诚与牺牲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