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癸亥九日客阙里

十里翻红柿叶肥,一湾清浅鲁城西。
灵光不见乱鸦飞。
客路秋风惊落帽,昨宵寒雨泪征衣。
辙环人也惜栖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浣溪沙·癸亥九日客阙里》是一首清代诗人陈枋的作品,此诗描绘了作者在癸亥九日这一天,即重阳节,远行途中所见到的景色和内心的感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陈枋(1630年—1704年),字叔存,一字訏,号西庐,浙江乌程人。他以诗名于世,尤擅七绝。其一生历经明末清初之乱世变迁,身处动乱之中,但仍然坚持文学创作,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作。
  1. 诗歌原文
    十里翻红柿叶肥,一湾清浅鲁城西。
    灵光不见乱鸦飞。
    客路秋风惊落帽,昨宵寒雨泪征衣。
    辙环人也惜栖栖。

  2. 诗歌解析

  • 景物描写:诗中首句“十里翻红柿叶肥”,通过“红柿叶”这一元素,形象地描绘出了秋天丰收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旅途的漫长与艰辛。接着,“一湾清浅鲁城西”,则描绘了鲁城西边河流的清澈与宁静,给人一种平和的感觉。这些景物的组合,形成了一幅色彩丰富、动静结合的画面。
  • 情感表达:接下来的诗句“灵光不见乱鸦飞”,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留恋之情。然而,“客路秋风惊落帽,昨宵寒雨泪征衣”,则展现了他在外漂泊的孤独与辛酸。这两句诗将个人的情感与外部环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悲凉的氛围。最后一句“辙环人也惜栖栖”,则表达了诗人对旅途中遇到的人们的同情与感慨。

《浣溪沙·癸亥九日客阙里》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存状态及其文化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