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十七首 其十六

事三生,魂一缕。
此错几州铸。
肯放扁舟,若个劝无渡。
倘教玉在怀投,香和心爇,万一把、游仙留住。
恁来去。
为甚清吷声中,都无片言语。
寻到荒山,风急又兼雨。
断肠点点青苔,方方黄土,又埋了、一家娇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祝英台近》是清代诗人郭麟创作的一首词,共有十七首。该诗的序言中描述了一个因错而多次相遇的故事,通过描绘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活动,展现了一段跨越生死、情感交织的爱情故事。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郭麟在《祝英台近十七首 其十六》的创作背景中,描述了主人公与祝英台之间的爱情故事。这段故事因一系列误会而多次相遇,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诗中通过对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一段深情而又无奈的爱情旅程。
  2. 艺术风格:《祝英台近十七首 其十六》在艺术表现上具有鲜明的特色。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生动地展现出来。此外,诗歌的语言优美,韵律和谐,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3. 文学价值:《祝英台近十七首 其十六》不仅是一首表达情感的诗词,更是一部富有哲理的作品。诗中通过人物的命运起伏,揭示了人性中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引发读者对生命、爱情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4. 历史背景:郭麟是清代的著名诗人,他的这首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特点和人们的生活状况。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文化气息和个人情感的表达方式。
  5. 文化意义:《祝英台近十七首 其十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瑰宝之一,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文化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6. 现代影响:虽然《祝英台近十七首 其十六》产生于清朝,但它所蕴含的情感主题和美学价值仍然跨越时代,受到现代社会的关注和喜爱。许多现代作家和艺术家在作品中借鉴和引用这首诗中的诗句,使其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

《祝英台近十七首 其十六》不仅是一部情感深邃的文学作品,更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华诗词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