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丙寅七夕

纤月藏钩,罗云学水,夜凉又是星期。
竹插瓜分,当年一味娇痴。
笑他地久天长意,换绵绵、此恨无时。
又谁知。
天上人间,薄命如斯。
星沈海底绳河远,话穿针心痛,擘钿眉低。
点点流萤,飞来还坐人衣。
想应低度红墙过,见妆楼、网遍蛛丝。
可怜伊。
未卜他生,不算相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高阳台·丙寅七夕》是清代诗人郭麟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描绘了七夕节夜晚的景色和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爱情的深切感慨以及对于命运无情的哀叹。

郭麟作为清代的文人墨客,他的诗词创作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还寄托了他个人的许多情感与理想。在《高阳台·丙寅七夕》中,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七夕这一传统节日的浪漫氛围和深沉情感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浓厚的文化色彩和艺术魅力。

词中“纤月藏钩,罗云学水”等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幽美的意境。这种以景写情的手法,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七夕之夜的浪漫氛围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

词中的“竹插瓜分”,指的是七夕节的传统习俗,即男女青年用竹枝和瓜果来象征性地表达心意。这种习俗体现了古代中国对于爱情的美好祝愿和执着追求,同时也映射出了作者对于爱情的渴望和无奈。

词中“星沈海底绳河远”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七夕之夜天空的美丽景致,同时也隐喻了牛郎织女的悲剧爱情。通过这样的描绘,作者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文学才华,更通过牛女传说表达了对于人间爱情无常的感慨。

《高阳台·丙寅七夕》不仅是一首描写七夕节夜晚景色与情感的词作,更是一篇蕴含深刻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民俗风情,也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审美追求。通过对该词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同时领略到中国古代文人对爱情、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