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仙 寄怀文叔

浅醉微吟,句留处、正是春光婪尾。
窗外时有春风,来吹一池水。
况俊侣、风情未减,看宾主、才华齐绮。
侧帽听莺,回波擪篴,总在花底。
江郎赋、轻别匆匆,对红药、沉吟一年矣。
书记纵然无恙,只离情难寄。
还试问、云窗雾阁,定有人、薄拢双髻。
更念宿雨晴时,海桐开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琵琶仙·寄怀文叔》是一首词,由近现代诗人胡士莹创作。这首词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怀念,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苦闷与无奈。下面将对这首作品进行更为详细的介绍:

  1. 作者简介:胡士莹,字宛春,室名霜红移,浙江平湖人。他历任杭州大学教授等职,是一位有影响力的文学工作者。他的诗词创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其代表作之一《琵琶仙·寄怀斐云北京》便是其中佳作之一。
  2. 诗词原文:《琵琶仙·寄怀斐云北京》,千里相思,问谁寄、旧日江南梅萼。应念风雪天寒,关河正萧索。茸帽底、京尘满目。枉吟遍、故宫花药。覆水年华,奔波岁月,心事都错。漫回首、韦曲清游,怕年少风情黯非昨。知否笛边箫外,已无多哀乐。空望尽、千山万水,拚十年、几度飘泊。更奈西北高楼,乱云迷著。
  3. 诗歌鉴赏:胡士莹在《琵琶仙·寄怀斐云北京》中,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邃的思考,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情思念以及对过去时光的怀念。诗中的“千里相思,问谁寄”透露了作者内心的焦虑和孤独;而“茸帽底、京尘满目”则形象地描绘了作者身处异地的迷茫和困顿。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如“风雪天寒”、“京尘满目”,胡士莹将读者的情感引向了一种既遥远又真实的境界。此外,诗中的对比手法,如“韦曲清游”与“北国高楼”的对照,增强了诗句的艺术表现力,使得整首词既有深沉的情感底蕴,又不失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4. 艺术特色:胡士莹在《琵琶仙·寄怀斐云北京》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例如,“千山万水,拼十年、几度飘泊”中的“千山万水”不仅仅是地理概念,更是作者情感旅途的写照;而“知否笛边箫外,已无多哀乐”则通过音乐元素的引入,传达了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情感体验。这些艺术手法的运用,使整首词具有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不可多得的文学珍品。

胡士莹的《琵琶仙·寄怀斐云北京》是一首充满情感且艺术性极高的作品。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展示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代的深刻思考。对于喜爱古诗词的读者而言,这首诗无疑是一个值得细细品味和深思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