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七首 其六

猧儿撼得人人起。枕函一片朝云坠。
慢脸笑投怀。夜来难出来。
迷藏何处捉。人语阑干角。
莫道没人知。被痕红半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菩萨蛮七首 其六”是唐代诗人冯延巳的一首词作。在这首作品中,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种深沉且复杂的情感世界。下面将围绕此作品进行详细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冯延巳(895—960),字正中,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著名诗人、大臣。他的词在当时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1. 词作原文
    芙蓉两两胭脂涴。西风一夕临青琐。和泪别瑶京。太华残月明。
    岭云三十六。日暮迷金屋。何处问飞鸾。蘅芜澈梦寒。

  2. 诗词赏析

  • 意境渲染:“芙蓉两两胭脂涴”,以芙蓉比喻女子,胭脂则增添了一抹艳丽的色彩,形象地描绘了女子娇艳欲滴的容颜。
  • 情感抒发:“西风一夕临青琐”,西风象征着离别的凉意,青琐则是宫门上的一种装饰,二者结合传达出了一种凄清而又无奈的离愁别绪。
  • 自然意象:“和泪别瑶京”,泪水与别离的场景相交织,营造出了一种哀婉动人的氛围。
  • 象征意味:“太华残月明”。太华山的残阳映照在月亮之上,形成了一种朦胧而美丽的画面,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美好的消逝。
  • 环境描写:“岭云三十六”,通过岭上飘渺的云海展现出辽阔的视野,也暗示了人物内心的孤独和遥远。
  • 情感寄托:“日暮迷金屋”,夕阳下的金色屋顶在黄昏中显得愈发迷离,象征着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和怀念。
  • 哲理思考:“何处问飞鸾”,询问那只象征自由飞翔的鸾鸟,表达了对未知未来的迷茫和对自由的向往。
  • 主题深化:“蘅芜澈梦寒”,蘅芜是古代文人墨客常用的意象之一,代表着高洁的情操,但在这里却带来了一种梦境般的冷清与寂寞,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感。

“菩萨蛮七首 其六”不仅仅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词,它更是一首充满哲理的抒情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摹和深刻情感的抒发,构建了一个既唯美又带有些许悲凉的艺术境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