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 和龙剑庵韵

小屏山,双画烛,寂寞旧时事。
过尽春光,尺素未曾寄。
试看楼外垂杨,飞花飞絮,憔悴甚、树犹如此。
轻相弃。
惟有六扇楼窗,曾同那人倚。
烟锁重楼,人更可知矣。
料应一点寒灯,一钩斜月,今夜里、照伊无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祝英台近·和龙剑庵韵》是清代诗人郭麟所创作的一首词。该作品以其深刻的情感内涵、精致的艺术手法以及独特的文化韵味,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情感以及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深刻描绘。下面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郭麟,字子章,号灵芬馆主人,苏州吴江人,清代文学家,嘉庆贡生。郭麟毕生工诗古文辞,有《灵芬馆诗初集》。
  1. 词作原文
    小屏山,双画烛,寂寞旧时事。
    过尽春光,尺素未曾寄。
    试看楼外垂杨,飞花飞絮,憔悴甚、树犹如此。
    轻相弃。唯有六扇楼窗,曾同那人倚。
    烟锁重楼,人更可知矣。
    料应一点寒灯,一钩斜月,今夜里、照伊无睡。

  2. 词作赏析

  • 意境描绘:《祝英台近·和龙剑庵韵》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构建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如“试看楼外垂杨,飞花飞絮,憔悴甚、树犹如此。”这几句,通过楼外飘零的柳絮和飞舞的花絮,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抒情手法:该词运用了许多抒情的手法,如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等。如“唯有六扇楼窗”,既指具体的建筑,也暗示了一种情感寄托,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 文化内涵:在词中,还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龙的形象、烛火的象征等。这些元素不仅增添了词作的艺术魅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

《祝英台近·和龙剑庵韵》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诗词,更是一扇通往古代文化的窗口。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