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坐栖琼楼

正当楼酒醒又黄昏,此间尽消磨。
便殷勤坐对,眉犹胜月,目更凝波。
难得重来把手,忍听旧笙歌。
相与论憔悴,夜已如何?
暗记三更低转,算隔帘人定,愁思无那。
怅江头梦远,搔首望云过。
定中秋、团圞容易,又一年、何事盼星河?
天涯遍,更谁无寐,念我蹉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八声甘州·坐栖琼楼》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袁克文的作品

袁克文,作为中国近现代诗词领域的杰出代表之一,其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高度的成就,而且在文化传承和历史价值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其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从创作背景来看,《八声甘州·坐栖琼楼》的创作背景与袁克文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这首词反映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可能重来的期盼。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文人常常借助文学作品来抒发个人情感,而这种对往昔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渴望则构成了他们作品中的核心主题。

从文学手法来看,《八声甘州·坐栖琼楼》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隐喻,使得整首词富有层次感和深度。诗中的“眉犹胜月,目更凝波”等句子,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含哲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爱情乃至宇宙间万物的深刻理解和感悟。通过这些精心挑选的意象,袁克文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和美感的艺术世界。

从文化价值来看,《八声甘州·坐栖琼楼》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它还反映了清末民初时期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碰撞。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在寻找一种方式来表达他们对时代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望。袁克文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容,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从教育意义来看,《八声甘州·坐栖琼楼》不仅能够提升读者的文学素养,还能够启发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思考。通过学习这首词,读者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诗词的魅力,以及如何通过文学来表达复杂的人类情感。这种教育意义远远超出了诗歌本身,它鼓励人们去探索更多的文化资源,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八声甘州·坐栖琼楼》不仅仅是一首诗词作品,更是一段历史的记录和文化的传承。它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还揭示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社会风貌。因此,无论是从艺术性还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这首词都是值得深入分析和研究的一部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