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杨泗孙联

风雨客归迟,我愧巨卿真死友;
江湖天遗老,谁知苏轼旧词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挽杨泗孙联》是清代翁同和创作的对联。该对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友谊与哀痛之情,其内涵丰富,情感深邃,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意义及其背景:

  1. 作者简介
  • 翁同和,字寄庵,一字声山,号瓶山,晚号松禅老人,江苏常熟人。翁同和是清朝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他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后世广泛传颂。
  1. 对联原文
  • 上联:“风雨客归迟,我愧巨卿真死友。”
    这里“巨卿”指的是东汉时期的名士陈纪,他因忠于汉室而被王莽杀害,后人称他为巨卿。翁同和以此自喻,意指自己虽历经坎坷,但仍旧保持着对故人的忠诚和敬意。
  • 下联:“江湖天遗老,谁知苏轼旧词臣。”
    “江湖天遗老”中的“江湖”象征着广阔的天地或人生经历,而“天遗老”则表示年迈而高傲,不轻易屈服于人。这表达了翁同和对岁月变迁的感慨和对前辈如苏轼等文人的怀念。
  1. 情感表达
  • 通过对联的形式,翁同和深情地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情感与追忆。上联反映了他对朋友的深深怀念和对其遭遇的遗憾;而下联则透露出他对前辈的敬仰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与自嘲。
  1. 文化影响
  • 《挽杨泗孙联》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国文人对于友情、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高度重视。
  1. 艺术特色
  • 翁同和的对联语言简练却含义深远,既有深沉的历史感,又有浓厚的个人色彩。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反思,使得整篇对联具有了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

可以发现《挽杨泗孙联》不仅在文学上有其独到之处,更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它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文化意蕴,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