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登西高山

松风谡谡来,一片斜阳冷。
泠泠石壁泉,宛坐清虚境。
时闻樵斧声,趵趵黄茅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晚登西高山》是由清代诗人秦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内心的感慨。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内容及背景:

  1. 作者生平与时代背景
  • 作者简介:秦涌,清代诗人,字思泉,号晓峰,小髯,生于1758年,卒于1796年。他是一位邑庠生,与吴下诸名士结印月阁诗社。
  • 创作时期:此诗创作时间难以考证,但据其内容可推断为清代中后期的作品。
  1. 诗歌原文与赏析
  • 诗句原文:《晚登西高山》是秦涌的一首七言绝句,全文如下:“松风谡谡来,一片斜阳冷。泠泠石壁泉,宛坐清虚境。时闻樵斧声,趵趵黄茅岭。”
  • 诗意解析:首句“松风谡谡来”描绘了秋风中松树林的阵阵风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第二句“一片斜阳冷”,则形容夕阳西下的余晖给大地带来了一丝寒意。第三句“泠泠石壁泉”,形象地描写了石壁上泉水流淌的声音,给人以清凉之感。第四句“宛坐清虚境”,诗人仿佛在清幽的境界中静坐欣赏这宁静的自然景象。最后一句“时闻樵斧声,趵趵黄茅岭”则是诗人听到远处黄茅岭上的樵夫伐木之声,增添了一丝生活的烟火气。
  1. 诗歌主题与情感表达
  • 主题探讨:通过这首简短的七言绝句,秦涌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生活哲思的思考。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秋日山景图,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感。
  • 情感分析:整首诗歌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命运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间接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和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尽管身处逆境,诗人却能从自然之美中获得慰藉,这种超然物外的态度正是其诗歌魅力所在。
  1. 文化价值与影响
  • 文学价值:此诗以其简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清代诗词的独特风格。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出当时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 社会影响:秦涌的这首《晚登西高山》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被许多后来的诗人所引用,成为研究清代文学不可或缺的一个案例。同时,这首诗也成为了后人了解清代文人情感世界的一个窗口。

秦涌的《晚登西高山》不仅是一首描绘秋夜山景的诗歌,更蕴含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哲学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诗人的创作特色以及他们在文化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