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戊戌六月朔奉命册封琉球述怀三首 其二

去家逾一纪,有母嗟尸饔。
微名虽获忝,禄薄仍固穷。
侍养曰有季,顾我如飘蓬。
玄发恐日霜,倚门望屡安。
七十古云稀,兹秋欣已逢。
膝下阙亲拜,颂况徒为恭。
闻命蹶焉起,问驿江之东。
我家官河壖,水邮当此从。
省觐始一遂,长跽献泥封。
王程幸非迫,且复乐融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康熙戊戌六月朔奉命册封琉球述怀三首 其二》是清代诗人徐葆光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作于康熙戊戌年(1708),当时徐葆光作为册封副使,奉命前往琉球岛国进行册封仪式。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琉球以及母亲、故乡的情感联结。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徐葆光,字亮直,江苏长洲人。他于康熙五十一年进士及第,后授编修。在琉球国王即位后,他被任命为册封副使,前往琉球进行册封活动。
  2. 作品背景:徐葆光此次奉命前往琉球,不仅是一次政治任务,更是一次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他的诗作《康熙戊戌六月朔奉命册封琉球述怀三首·其二》,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3. 诗歌内容:《康熙戊戌六月朔奉命册封琉球述怀三首·其二》是该组作品中的第二首。它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于远行、母爱、家乡和岁月变迁的感慨。其中,“去家逾一纪”描绘了诗人离家已经一段时间的情景。而“微名虽获忝”则体现了诗人虽然获得了微薄的名誉,但仍然保持清贫的心态。最后,“侍养曰有季,顾我如飘蓬”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如同无根之草、随风漂泊的无奈与辛酸。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也展现了徐葆光深邃的情感世界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4. 艺术特色:徐葆光的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一定的特色。首先,他在语言运用上非常讲究,既有古典诗词的韵味,又不乏清新自然的口语化表达,使得整首诗既有文学价值,又有很高的阅读性。其次,在结构上,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五言绝句形式,简洁而有力,每一句都围绕着主题展开,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最后,在情感上,这首诗充满了对母亲的思念、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这些都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厚的情感内涵和哲理意义。

徐葆光的《康熙戊戌六月朔奉命册封琉球述怀三首 其二》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阅读和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情,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