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偕耕墨师登大石山,怅故垄(壬午)

石耸山高,春雨连宵,百道鸣泉。
喜灵房窈窕,云生竹磬,山堂夷迥,风鼓松弦。
坐久生悲,凭高遥望,一棹湖帆挂远天。
吾谁与,欲乘桴浮海,赖有斯贤。
枫楸霜露年年。
见寒食丘坟弃纸钱。
想正当夜月,仙翁杵臼,悲凉春树,帝子啼鹃。
今古人遥,仙凡路迥,海气蜃楼指顾间。
生人事,果系谁得了,俯首茫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沁园春 偕耕墨师登大石山,怅故垄(壬午)》是清代诗人徐籀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春天雨后攀登大石山时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波动。以下是对这首词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徐籀,字东甫,号耕墨,清代著名学者和诗人,有丰富的文学造诣。《沁园春·偕耕墨师登大石山,怅故垄》是他于清康熙壬午年间(公元1692年)创作的。

  2. 词的原文
    石耸山高,春雨连宵,百道鸣泉。
    喜灵房窈窕,云生竹磬,山堂夷迥,风鼓松弦。
    坐久生悲,凭高遥望,一棹湖帆挂远天。

  3. 赏析与解析:《沁园春·偕耕墨师登大石山,怅故垄》以“石耸山高,春雨连宵,百道呜泉”开头,描绘了一幅春夜细雨中登山的场景。接着“喜灵房窈窕,云生竹磬,山堂夷迥,风鼓松弦”,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色的欣赏以及对和谐宁静氛围的向往。结尾“坐久生悲,凭高遥望,一棹湖帆挂远天”,则表现了作者因思乡或怀古而引发的深沉悲伤之情。

  4. 艺术特色:徐籀的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内涵,体现了清代文人诗词的特点。其中“春雨连宵”与“百道鸣泉”等意象,生动地捕捉了春季雨后的清新和生机,同时“坐久生悲,凭高遥望”又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失落。整体而言,此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和高超的艺术才能。

《沁园春·偕耕墨师登大石山,怅故垄》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词,更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深度的作品。通过对其深入的解读和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徐籀的文学才华及其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