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岁 其二 (壬午)

玉池良宴。
太乙藜光篆。
彭祖侣,希夷伴。
桃源高隐去,漫被渔郎见。
真堪羡,乔年得似翁强健。
树上灵桃绽。
臼里琼浆溅。
洞仙歌,声声慢。
玉槌金版里,为注龙年万。
筹莫算,舜年百十无翁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千秋岁·其二(壬午)》是一首词作,而非文学作品。该词为清代徐籀的作品,表达了对寿主的敬贺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以下是关于这首词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徐籀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他的作品多有涉及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他的词作在清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词作内容:词中描述了寿主翁同社的尊荣和成就,以及众人对他的赞美和祝福。同时,词人还创作了小词,让双鬟歌之,奉觞以祝玉池良宴。
  3. 词牌形式:该词采用了“千秋岁”这一词牌名,这是宋词中的一种格式,以其独特的韵律和结构而著称。
  4. 艺术特色:作为词作,它展现了徐籀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精湛的艺术技巧,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对寿主的敬贺之情。
  5. 历史背景:词作的创作背景与其作者的生活经历紧密相关。徐籀生活在一个重视文艺的时代,他的词作往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精神面貌。
  6. 文化价值:从文化角度来看,这首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长寿、尊荣和美好祝愿的重视。同时,它也展示了词人在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时的独到见解和艺术追求。
  7. 现代意义:虽然这首词在古代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但它也对现代人有一定的启示作用,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依然需要表达对他人的祝福和敬意。

《千秋岁·其二(壬午)》虽然是一首词作,但它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至今仍然被广泛赞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