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白云云外寺。
湖水长南注。
芦际起飞鸿,路接游人,塔影尖红树。
几点疏疏归鸟度。
落日光鸦背。
南北总洪流,并说鸱夷,吴越分遭遇。
醉花阴 石湖秋色(壬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醉花阴·石湖秋色(壬午)》鉴赏
徐籀的《醉花阴·石湖秋色(壬午)》,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古代文人骚客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首词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颂赞,更通过细腻的笔触,传达了深沉的情感。
徐籀,字亦史,是明朝的一位杰出文学家。他的作品多反映了他对人民疾苦的关注以及治理地方时注重民生的态度。《醉花阴·石湖秋色》便是其作品中的佳作之一。该词以“石湖秋色”为题,描绘了一幅秋天里湖水、白云、芦丛与飞鸿等自然景观交织的和谐画面。
词中开头两句,“山下白云云外寺。湖水长南注”,便给人以深远空灵之感。山间寺庙隐现于薄雾之中,湖水如长流不息的血脉,向南延伸。这几句既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环境的观察入微,也体现了他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特征的能力。
“芦际起飞鸿,路接游人,塔影尖红树。”此句进一步丰富了画面内容,飞鸿在芦苇之畔翱翔,连接道路的是游人的足迹,而远处高耸的塔影映衬着那片红树林,形成了一个动静结合的画面。这样的描写,使得整首词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几点疏疏归鸟度。落日光鸦背。”最后一句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天际,几只归鸟掠过天际,它们或划过阳光照耀下的光秃秃的鸟背,或是低飞过那些静静伫立的乌鸦。这一部分,不仅是对自然生物的生动描摹,更是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轮回、岁月流转的感慨。
《醉花阴·石湖秋色》不仅展示了徐籀深邃的艺术眼光,还蕴含了他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这首作品,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