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 其二 咏柳(壬午)

摆向风前。
朱楼碧瓦,一望芊眠。
弱质秾阴,藏鸦栖燕,张绪当年。
春来一抹江南,便占断、桥边路边。
肠断春阑,千丝万缕,都付啼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柳梢青 其二 咏柳(壬午)”是一首宋代的词作,由辛弃疾所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困境和不易实现愿望的深刻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

  1. 创作背景:《咏柳》是宋代辛弃疾的作品,反映了他对生活困境和不易实现愿望的深切感受。在《成轩叶君舍梅林故家而三迁塍乐池头结庐退隐莳兰种莲栽菊插梅以取四时生香不断之意桂子兰孙又能继志述事诚可嘉尚敬步詹山高韵缮写呈似幸恕其二》中,辛弃疾通过咏柳来表达他对于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2. 作品原文:洒墨漓漓,疏枝淡淡,可惜无诗。凝神一气非迟。祗夺化、元章未窥。邓尉曾家,罗浮入梦,放鹤归时。
  3. 作品鉴赏:《咏柳》是辛弃疾借咏物抒怀,以柳树为载体,寓意人生的艰难与不易实现的愿望。辛弃疾用“洒墨漓漓,疏枝淡淡,可惜无诗”形容自己的处境,用“凝神一气非迟”表达了自己的执着和坚定。最后,他用“祗夺化、元章未窥”和“邓尉曾家,罗浮入梦,放鹤归时”来形容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这首词通过对柳树的描绘,展现了辛弃疾对于人生困境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4. 文化意义:《咏柳》不仅是辛弃疾的个人情感抒发,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在中国文化中,柳树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春天的到来。这首词通过咏柳,传达了辛弃疾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和追求。
  5. 文学价值:《咏柳》作为辛弃疾的代表作品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它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辛弃疾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首词通过对柳树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

辛弃疾的《咏柳》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咏物词,更是一首蕴含着丰富人生哲理和深厚文化意蕴的作品。这首词不仅展示了辛弃疾对生活困境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之美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