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 腊梅(壬午)

琼姿不务春。
冰骨能辞冷。
破晓散香寒,梦绕深闺寝。
风雪柰君何,唤却花魂醒。
晨鸟啄残葩,早上纱窗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生查子·腊梅(壬午)》是明代词人徐籀创作的一首词。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基本信息
  • 作者:徐籀,字亦史,江南长洲(今苏州)人。明崇祯六年(1632年)举人。入清,由靖江教谕迁湖北黄冈知县。
  • 作品内容:该词描绘了梅花在严冬中依然傲然绽放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梅花坚贞不屈精神的赞美与敬仰。
  1. 创作背景
  • 历史时期: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明朝末年,即壬午年。
  • 社会环境:当时社会动荡,国家多难,但梅花却能在严寒中独自开放,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词中通过“琼姿不务春”、“冰骨能辞冷”等意象,展现了梅花高洁的品质和不畏严寒的特性。
  • 情感表达:通过对腊梅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坚韧品质的崇敬。
  1. 文化影响
  • 文学史地位:《生查子·腊梅(壬午)》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具有较高地位,被视为咏物词的经典之作,其优美的词藻和深刻的意境影响了后世无数文人骚客。
  • 读者评价:历代以来,这首词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研究,成为咏梅诗中的佳作,为后人所传颂。

《生查子·腊梅(壬午)》不仅是一首描写梅花的词,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美感的文学作品。它以梅花的高洁品格象征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这首词以其精湛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我们世代相传、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