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恨春

恨春不忍春光景。昏昏似醉浑难醒。
撇绣写幽兰。绿窗风雨寒。
梦回香尚袅。一枕愁痕小。
负却赏梅心。杏花春又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菩萨蛮·恨春》是清代词人徐灿的一首词作。该词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春天的景致,同时蕴含着词人对时光流转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徐灿(约1618年—1698年),字湘蘋又字明深、明霞,号紫言(竹字头)。江南吴县(今苏州市西南)人。明末清初的女词人、诗人、书画家,也是“蕉园五子”之一。徐灿与陈之遴结为夫妻,她的作品多抒发故国之思和兴亡之感,尤擅词学。她擅长诗歌和书法,画作亦工细淡雅,体现了她深厚的文学造诣。
  1. 原文赏析
  • 内容概述:《菩萨蛮·恨春》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与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留恋与无奈。”恨春不忍春光景……一枕愁痕小。负却赏梅心。杏花春又深。”这几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同时也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春天美好的留恋,也有因无法留住美好而产生的哀愁。
  • 艺术特点:在艺术上,《菩萨蛮·恨春》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使景物生动而富有情感色彩。如“绿窗风雨寒”、“梦回香尚袅”,不仅描写了环境的细节,更表达了词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
  1. 创作背景
  • 徐灿的生平事迹反映了她丰富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才能。她的诗词作品多抒发故国之思和兴亡之感,其作品不仅展示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菩萨蛮·恨春》不仅是徐灿艺术创作中的佳作,更是研究清代女性文学的重要文本。通过对这首词的赏析,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还可以深入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文化追求。

在阅读《菩萨蛮·恨春》时,人们不仅能感受到徐灿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能体会到她在面对春光易逝时所表现出的深切情感。这首词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和深沉的情感内涵,成为中国古代诗词宝库中一颗璀璨的珍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