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曾青藜之岭南 其二

欣闻鼙鼓息楼船,琛赆遥通涨海天。
驱马直过霜雁外,飞杯莫放早梅前。
二禺高咏多名彦,五管灵踪半列仙。
倘遇罗浮倦游客,倡酬应满铁桥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曾青藜之岭南 其二》是清朝诗人徐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一幅离别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关切。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欣闻鼙鼓息楼船,琛赆遥通涨海天。
    驱马直过霜雁外,飞杯莫放早梅前。
    二禺高咏多名彦,五管灵踪半列仙。
    倘遇罗浮倦游客,倡詶应满铁桥边。
  2. 诗歌赏析
  • 主题表达:这首诗的主题聚焦于送别之情,通过描述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友情的珍视。
  • 艺术表现手法: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如“琛赆遥通涨海天”中的“涨海天”形象地描绘了海上的景象,而“霜雁外”则暗示了旅途的距离和艰难。
  • 意象描绘:诗中“二禺”和“五管”等意象,既指代了具体的对象,又寓意着高尚的品质和精神追求。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物行为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1. 作者简介
  • 徐善:这首诗的作者徐善,字叔子,号秋堂,是一位清朝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作品在当时广受好评,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朝时期,当时社会相对稳定,文化艺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墨客之间的交流和切磋成为了一种风尚,而文学作品也因此更加丰富多彩。
  1. 诗歌鉴赏
  • 意境之美:诗歌中的意境清新脱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离愁的氛围。这种意境的营造使得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 语言之工:徐善的诗作在用词上尤为讲究,每一句都经过精心雕琢,既符合语境又富有韵味。这种语言上的美感使得诗歌更加耐人寻味。

《送曾青藜之岭南 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可以更好地体会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