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廿二乘槎图

紫泥之渊浣衣处,朔亦曾游饮元露。
庭前老柏怒不飞,独鞭枯龙看君去。
锦袍晓射日脚红,倒曳旬始摩鸿蒙。
河源千丈落眸子,海气一缕蟠心胸。
还君此图柳生肘,我骑长鲸欲东走。
男儿堕地禀星斗,眼底苍蝇莫招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骆廿二乘槎图》是清朝诗人孙星衍创作的文学作品。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介绍这部作品:

  1. 作者简介:孙星衍,字伯渊,号季逑,清代江苏阳湖人。他是乾隆五十二年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编修,后因直言批评和珅而遭到排挤,改任刑部主事。孙星衍在文学上颇有成就,不仅工于诗词,还深研经史文字音训之学,辑刊有《平津馆丛书》、《岱南阁丛书》,并撰有《尚书今古文注疏》、《芳茂山人集》等著作。
  2. 文学风格:《骆廿二乘槎图》展现了一种雄浑壮阔的诗风,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历史典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豪迈之情。诗中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意象和比喻,如“紫泥之渊浣衣处,朔亦曾游饮元露”,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传达了作者的壮志豪情。
  3. 艺术特色:《骆廿二乘槎图》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刻的内涵。诗中的用词讲究,意境深远,既有宏大的自然景观,也有细腻的情感表达。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如“独鞭枯龙看君去”中的“独鞭枯龙”暗喻着英勇的抗争精神,“锦袍晓射日脚红”则展现了诗人的雄心壮志。
  4. 文化价值:《骆廿二乘槎图》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清代文学的重要资料。它展示了清代诗歌的风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文人的思想情感。对于了解清代文学发展、探讨中国古代诗歌艺术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骆廿二乘槎图》作为一部文学作品,以其雄浑的诗风、精湛的艺术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