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花风吹过墙落,书客伤春不升屋。
开椷忆客歘下堂,屋底秋菭夜潜绿。
去年封书索诗赠,今岁诗来感君病。
蛰燕初窥醉客厅,野棠自发寻医径。
君来十日别一年,绕桉百匝吟空笺。
来魂惧逐早潮滞,去梦已立昏镫前。
青袍幽单发垂耳,远识夫君瘦相似。
攀条只忆隔苑梅,欲寄红灰惜香死。
我生识子已怨迟,便恐别久非青丝。
吟愁呕心苦锋出,况忍减饭劳相思。
碧山寥寥眼中路,我复题诗报君去。
门关独忆羊仲踪,壁立谁媒马卿赋。
答滁州张秀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答滁州张秀才》是一篇文学作品,由宋朝诗人梅尧臣所作。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欧阳修的后辈学者、散文家,其诗作多关注社会现实,语言朴实自然。在这首诗中,梅尧臣通过与张秀才的对话形式,表达了对时局的关注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诗歌的开头直接引入主题,“客从淮上来,往问故人信。”这句话不仅设置了故事的背景,也展现了梅尧臣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接着,梅尧臣描述了收到信件的情景,“袖衔藤纸书,题字远已认。”这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信件的传递过程和收到信后的欣喜之情。随后,梅尧臣表达了自己对书信内容的看法,“既喜开其封,固觉减吾吝。”这不仅显示了他对书信内容的重视,也反映了他的谦逊态度。接下来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梅尧臣的生活状态和心情变化,“南方岁苦热,生蝗复饥馑。忧心日自劳,霜发应满须。”这部分通过对自然灾害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担忧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同情。最后,梅尧臣以对友人的关心结束全文,“知予欲东归,晓夕目不瞬。”这句话不仅体现了他与友人的深厚感情,也表达了他对友人未来的祝福和期望。
《答滁州张秀才》不仅是梅尧臣的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生活面貌及其深厚的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