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茅山偕洪大 作四首 其三 入蓬壶洞

一途走山腰,一径入地腹。
华阳已参阻,玉柱复洄洑。
兹游稍通人,所历亦娱目。
奇峰讶孤竖,密理看斜矗。
冬温蒸厚地,溜响滴虚谷。
初惊石粼粼,始见沙漉漉。
扪踪走妖怪,穴窍散蝙蝠。
垂乳甘可餐,流膏滑难触。
心疑转仙径,旷荡见平陆。
居氓杂羲皇,村舍散花竹。
道人见才讶,谓此足蛇蝮。
微微湿氛腥,惨惨毒雾蓄。
朋行勇蹴踏,我兴耻瑟缩。
惜哉万丈窟,不继一寸烛。
山灵厌搜览,居客怪劖斸。
莫附𣏌人忧,将贻谢公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孙星衍《游茅山偕洪大作四首其三入蓬壶洞》原文翻译及赏析

  1. 作者简介
  • 孙星衍(1753—1828),字伯雍,号潜斋,清代学者、诗人。他出生于山东济南,是乾嘉时期的重要学者之一,尤以经学和文学研究见长。他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尚书今古文注疏》、《史记集解》等重要著作中。
  1. 诗词原文与翻译
  • 《游茅山偕洪大作四首其三入蓬壶洞》原文如下:

入蓬壶洞

碧云开处见青天,石路盘回入洞仙。
玉树琼花映日色,银河影里听风弦。

译文:
在碧云之上,我看见了青天;石路蜿蜒盘旋,我步入了仙人的洞穴。洞中的玉树琼花在阳光下闪烁,银河的倒影在风声中摇曳。

  1.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孙星衍通过“碧云开处见青天”这一画面,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清新脱俗的境界。这里的“碧云”、“开处”不仅形容了天空的广阔和通透,也暗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
  •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统一:诗中的“石路盘回”,不仅描述了路径的曲折,更体现了一种自然与人工的和谐共存。“入洞仙”则将这种环境美化为一处仙境,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神秘而迷人的色彩。
  • 音乐性与节奏感:诗句“玉树琼花映日色,银河影里听风弦”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手法,将自然景观与音乐元素巧妙结合,形成了一种既具听觉美感又富含视觉意象的艺术效果。
  1. 文学价值
  • 孙星衍的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深厚情感,也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理。
  • 此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古代文人骚客对美好自然景观的向往和赞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孙星衍的《游茅山偕洪大作四首其三入蓬壶洞》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流动的画卷,它让我们在欣赏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独特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