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抵金陵道中口占

渐江千里忽思亲,五日轻舟抵□□。
风信喜同潮信顺,客囊知比宦囊贫。
书求多积惭廉吏,山不成游似俗人。
欲抚祥琴最惆怅,草堂留我可经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将抵金陵道中口占》是清代诗人孙星衍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将抵金陵道中口占》的作者孙星衍,字伯渊,又字渊如,号季逑,是清代江苏阳湖人。他乾隆五十二年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编修,因不满和珅而未留馆,改任刑部主事,最终官至山东督粮道。他的仕途经历显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政治历练。

  2. 作品全文:《将抵金陵道中口占》全诗如下:

渐江千里忽思亲,
五日轻舟抵 。
风信喜同潮信顺,
客囊知比宦囊贫。
书求多积惭廉吏,
山不成游似俗人。
欲抚祥琴最惆怅,
草堂畱我可经春。

  1. 作品赏析:《将抵金陵道中口占》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诗中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还描绘了旅途中的风景与心情变化,通过对比自己与官场生活的不同,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和理想的深刻思考。

  2. 创作背景:在北宋时期,王安石因新法推行过程中的困难与守旧派的激烈反对,感到神宗皇帝的支持不再,因此选择离开政坛。在这样的背景下,《秣陵道中口占二首》应运而生,表达了王安石当时的心情与心境。

《将抵金陵道中口占》不仅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诗歌,还是一个时代背景下的政治与文化的象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及历史背景,进一步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