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和风日趁幽寻,却屏肩舆步翠岑。
山面向人常变幻,洞门终古自深沉。
杜鹃花放惊芳节,鸥鸟情多恋故林。
归路松涛一时发,也应天籁为知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喧和风日趁幽寻,却屏肩舆步翠岑。
山面向人常变幻,洞门终古自深沉。
杜鹃花放惊芳节,鸥鸟情多恋故林。
归路松涛一时发,也应天籁为知音。
这首诗名为《游湖上玉泉灵隐寺及紫云金鼓诸洞口占即事柬宋助教 其二》,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作品。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世称范文正公。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在政治和经济方面有卓越的成就,同时也在文学创作上有很高的造诣。
诗的内容主要是作者游览了位于杭州的玉泉寺及其附近的其他景点,如紫云洞、金鼓洞等。诗人通过对这些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流露出的是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愿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范仲淹的诗歌风格豪放而不失细腻,语言精炼而富有韵律美。他善于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兴亡相结合,展现出一种宏大的历史视野。在这首《游湖上玉泉灵隐寺及紫云金鼓诸洞口占即事柬宋助教 其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情感和审美追求的诗,同时也是一篇记录作者旅行见闻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