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和风日趁幽寻,却屏肩舆步翠岑。
山面向人常变幻,洞门终古自深沉。
杜鹃花放惊芳节,鸥鸟情多恋故林。
归路松涛一时发,也应天籁为知音。
诗句解释及赏析#### 1. 喧和风日趁幽寻,却屏肩舆步翠岑。
- 注释: 喧嚣的风声和阳光伴随着我寻找幽静的旅程,但我选择放下肩膀,步行在翠绿的小山丘上。
- 赏析: 这句话描绘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通过使用“喧和风日”与“幽寻”形成对比,突出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而放下“肩舆”(即轿子或车子),步行则更显亲近自然的态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2. 山面向人常变幻,洞门终古自深沉。
- 注释: 山上的景象总是随着人的移动而改变,但山洞的门始终是那么深沉和古老。
- 赏析: 这里的“山面向人常变幻”反映了自然景观随时间、环境变化而变化的自然规律,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无常的自然现象的感慨。而“洞门终古自深沉”则是对自然力量的赞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自然的奥秘依旧存在,引人深思。
3. 杜鹃花放惊芳节,鸥鸟情多恋故林。
- 注释: 杜鹃花盛开时,春天的气息让人惊喜,鸥鸟对故乡的依恋也更加深厚。
- 赏析: 通过“杜鹃花开”这一细节,诗人捕捉了春日的生动画面,杜鹃花的盛开不仅是春天到来的标志,也象征着生命的勃勃生机。同时,“鸥鸟情多恋故林”则通过描述鸥鸟对故乡的深情,传达了人们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
4. 归路松涛一时发,也应天籁为知音。
- 注释: 当我踏上回家的路,四周响起了松涛声,仿佛听到了大自然的声音。
- 赏析: 最后一句“也应天籁为知音”,诗人用“应”字表达了对自然界声音的认同和欣赏,认为这些声音就像懂他心弦的朋友一样。这句话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珍视,也体现了他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