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李锦堂联

廿馀年共事最相亲,噩耗忽惊传,应为蓼莪多陨涕;
重五节一谈即终古,遗孤曾见托,可能桃李促成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李锦堂联”是指清末近现代初倪星垣创作的一副对联,名为《挽李武堂联》。这副对联不仅是文学上的成就,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倪星垣,字为章,号半农居士,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文人。他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有所成就,更在思想和情感的表达上达到了高度统一。《挽李武堂联》作为其代表作之一,通过简洁而富有情感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于李武堂的深切怀念和哀思。

对联本身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哲理。从内容上看,《挽李武堂联》通过描绘与李武堂共事多年的亲密关系,以及对李武堂去世的哀悼,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和生命无常的主题。在形式上,这副对联遵循了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的传统格式,使得整副对联既美观又易于诵读,体现了中文对联艺术的魅力。

在情感层面,《挽李武堂联》通过深情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亡友的不舍与思念。这种情感的真挚表达,使得这副对联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心灵的寄托和情感的宣泄。在中国文化中,对联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特别是在节日或其他特殊场合,人们常常会通过挂起对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祝福。因此,这副对联在特定时期(如重五节),被用来寄托对亡友的哀思和纪念之情。

《挽李武堂联》不仅是倪星垣个人情感表达的产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联艺术的一个体现。它以简练的文字、深沉的情感、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同时,这副对联也启示人们,无论是面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还是历史的沧桑变迁,我们都需要以真诚的情感去书写和传承那些能够触动人心的美好记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