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秋雁南下,送君归故园。
君心江海深,念兹风雨寒。
吾生故多感,聚散何纷繁。
此聚已云久,安敢怨离群。
弱弟怀师资,牵裾泪汍澜。
促君登车去,西岭日已残。
故乡自云乐,况乃怡亲颜。
君言到家时,更嗟离别难。
转篷常离根,泉水终辞源。
去乡复千里,托足东海滨。
愿君邀海月,还照燕山云。
送孙晓浦孝廉旋里将复有青州之行
介绍
“送孙晓浦孝廉旋里将复有青州之行”是明代诗人毛奇龄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毛奇龄的诗歌才华,同时也蕴含了深厚的情感与哲理,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和深刻的人生感悟,传递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从文学形式上来看,《送孙孝廉还里》作为一首古体诗,它采用了四言句式,这种古典的韵律形式在明末清初的诗歌创作中较为流行。四言句每句一般为四个字,这种形式简洁明了,便于读者理解和记忆。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在诗歌创作上的深厚功力,如运用高秋雁南、君心江海深等自然意象,以及吾生故多感、聚散何纷繁等哲理性的表达,使得整首诗歌既具有画面感又充满哲思。
就情感表达而言,诗中的“高秋雁南下”、“君心江海深”等句子,通过对季节变换、人物心理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深切情感。同时,“念兹风雨寒”与“转篷常离”,反映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担忧及对别离之苦的共鸣。此外,通过对故乡的美好描绘(“转篷常离”、“转篷常离”)、对朋友归乡后的生活期盼(“况乃怡亲颜”)和对未来团聚场景的设想(“君言到家时,更嗟离别难”)等细节的描写,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亲情的渴望。
从文化背景和历史价值方面来看,此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明朝末年或清朝初年,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为文人墨客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而毛奇龄作为一名学者和诗人,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也体现了文人面对乱世的复杂心理和精神追求。因此,研究这首诗不仅可以从中窥见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还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及其在社会变迁中的适应与反应。
在阅读和欣赏《送孙孝廉还里》这首诗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无论是从诗歌本身的艺术价值,还是从它所承载的深厚文化意蕴来看,这首诗都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深入解读和品味这首诗,不仅能领略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还能进一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友情、离别以及人生哲思的深刻内涵。
《送孙孝廉还里》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座反映明代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的文化灯塔。通过学习和研究这首古诗,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对于现代读者来说,这首诗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文学欣赏,更是一种心灵的触动和思考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