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茆亭散步

郁郁襟怀强自宽,伶俜独倚玉阑干。
秋来桐树心先冷,人对菊花影亦寒。
霜露乍惊天气变,风尘谁问客衣单。
萧骚满目云林画,疏柳参差荷盖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日茆亭散步》是近代诗人洪锡爵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秋天景色的萧瑟与诗人心境的变化。以下是对这首诗更为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1. 诗歌原文
  • 首联:郁郁襟怀强自宽,伶俜独倚玉阑干。
  • 颔联:秋来桐树心先冷,人对菊花影亦寒。
  • 颈联:霜露乍惊天气变,风尘谁问客衣单。
  • 尾联:萧骚满目云林画,疏柳参差荷盖残。
  1. 诗歌内容解析
  • 首联“郁郁襟怀强自宽”:表达了诗人在秋风中感受到的孤独和无奈,尽管内心充满了郁闷和压抑。
  • 颔联“伶俜独倚玉阑干”: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独自倚靠在栏杆上的景象,突显出他的孤单与寂寞。
  • 颈联“霜露乍惊天气变”:描绘了秋日清晨霜露初降,突然感到气候的变化,增添了一种突如其来的凉意。
  • 尾联“疏柳参差荷盖残”:通过对疏落的柳树和残存的荷叶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变迁的感慨。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的“桐树”“菊花”“霜露”“风尘”等意象,都富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 情感表达:诗人的情感通过景物的描绘得以流露,使得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波动。
  • 语言精炼:整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字字珠玑,句句动人,体现了近现代诗歌的精炼美。
  1. 历史背景
  • 作者生平:洪锡爵是近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个人的情感体验。
  • 创作时期:此诗创作于清末民初,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诗人的个人命运也与之紧密相连,因此诗歌中既有对个人境遇的抒发,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1. 文学价值
  • 审美价值:《秋日茆亭散步》作为一首古典诗词,其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思想以及独特的情感表达,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审美资源。
  • 思想价值: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之间复杂的关系,反映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秋日茆亭散步》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和哲理的作品。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描写,将个人的孤独、自然的变迁和时代的风云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让人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时代的气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