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鞋缓步出郊西,沿路铺棻百卉齐。
香度青帘沽酒市,水环碧玉浣花溪。
共寻芳草人如织,独爱幽兰手自携。
二十年来逢盛会,也随士女踏春泥。
游成都花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成都花市》是一首描绘成都花会盛况的近代诗,由洪锡爵创作于1904年。这首诗不仅记录了成都花市的历史和特色,也反映了作者对成都这座城市深厚的情感。下面将详细介绍《游成都花市》:
诗人简介:洪锡爵,字桐云,一字尊彝,四川华阳县人,以孝行召为司奏牍,后任内翰林学士等职。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尤其关注民生问题。
内容解析:《游成都花市》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成都花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节日的热爱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中“棕鞋缓步出郊西,沿路铺棻百卉齐”描绘了诗人踏青赏花的场景,展现了成都花市的热闹景象。此外,“香度青帘沽酒市,水环碧玉浣花溪”则形象地刻画了成都花市的繁华与美丽,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花香和色彩的世界中。
文化背景:成都自古便有花的情怀,“花朝”作为正期,历史悠久。成都人爱花、赏花已深入到城市的基因里,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文化。这种文化不仅体现在每年的花市活动中,还延续至现代社会,成为成都生活的一部分。
历史渊源:成都的花市活动可以追溯到唐朝,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从最初的小规模市集到如今的规模宏大的花展,成都花市见证了城市的成长与变迁。
艺术特色:《游成都花市》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社会影响:《游成都花市》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让更多人了解成都花市的文化内涵及其在城市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游成都花市》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不仅展现了成都花市的独特魅力,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成都这座城市的文化传统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