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临江仙 十二夜步月葛仙桥

十日秋阴情绪减,乍眠却喜新晴。
红墙千尺月华生。
水明镫暗依约卷帘声。
溪口寂寥寻渡少酒,徒多分飘零。
柳丝笑客眼犹青。
好天凉夜祇剩一人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减字临江仙 十二夜步月葛仙桥》是一首由清代词人洪亮吉创作的词。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详细介绍:

  1. 基本信息
  • 《减字临江仙·十二夜步月葛仙桥》创作于清乾隆年间,作者为洪亮吉。
  • 洪亮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生于阳湖(今属江苏),乾隆年间进士,曾担任翰林院编修等职。
  1. 作者简介
  • 洪亮吉不仅在文学上有成就,还是一位精通经史、音韵训诂的学者,尤其擅长舆地和疆域沿革的研究。他的著作丰富,后人合编有《洪北江全集》。
  1. 作品原文
  • 红墙千尺月华生。水明镫暗依约卷帘声。溪口寂寥寻渡少酒,徒多分飘零。柳丝笑客眼犹青。好天凉夜祇剩一人行。
  • 该词表达了一种孤寂与落寞的情怀。首句描述了秋夜中红墙的影子被月光照亮,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丽的画面。随后转入夜晚的行走,提到寻找过路的人喝酒,但最终感到孤独和离散。尾句则描绘了夜晚独自行走时的心境,柳丝似乎嘲笑着行人眼中的青涩与年轻。整首词以淡墨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夜景图,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1. 艺术特色
  • 《减字临江仙·十二夜步月葛仙桥》在结构上采用了典型的“前后两起七字,后两结四字”的形式,这种形式体现了宋代以来词作的格式特点。
  • 词中的意象丰富,如“红墙”、“月华”、“水明镫暗”等,都富有画面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静谧的夜晚,感受着诗人的情感变化。
  • 语言精炼而不失韵味,通过简洁的词句传达深沉的情感,体现了词的艺术魅力。

《减字临江仙·十二夜步月葛仙桥》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境的词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词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情感体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