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同年祝兵备曾至陜西军营即题其山寺读书卷子

男儿少日贫如此,四面乱山如破纸。
仍无一屋可盖头,暂借僧房作栖止。
僧房似窦排山麓,夜半云奇欲穿屋。
林空无人窜惊鹿,山鬼依微伴宵读。
扃门不出眼界空,意见不与时雷同。
丈夫岂肯忘世事,四海九域环胸中。
一朝山云破空去,人亦公然得奇遇。
山深幸喜住十年,不尔何来济时具。
君不见殷深源房次律,毕竟读书无本末。
君今上马能杀贼,下马檄书成顷刻。
亦知平生饶素识,召对尤蒙赐颜色。
散关峨峨去天尺,一贼不除归不得。
露布期君在朝夕,济时已了倘欲还,仍作山中读书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同年祝兵备曾至陕西军营即题其山寺读书卷》是中国明代诗人王世贞的作品。

此诗创作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当时王世贞在陕西陕西的军营中,与友人祝兵备一起游历山寺。这首诗是王世贞在游览寺庙时,看到朋友在山寺中读书,因此写下了这首即兴之作。

全诗共四句:

  1. 山僧入定久参禅,
  2. 客子来时山亦然,
  3. 我今结屋依山畔,
  4. 君将读书作主人。

首句描绘了僧人入定修行的场景,强调了山寺的宁静与神圣。次句写诗人来到寺庙,发现这里的和尚也在专心修行,与外界隔绝。第三句诗人表达了自己要在这里建造房屋的想法,想要与山寺为邻,享受山中的宁静。最后一句则是祝兵备对诗人的回应,他邀请诗人成为山寺的主人,共同在这里读书。

这首诗通过描述寺庙的宁静和修行的氛围,以及诗人和友人之间的友情,展现了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闲适生活。同时,也反映了明代士人对于山水文化的喜爱和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