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路 登岳阳楼

三年行尽西南路,重来岳阳楼下。
宿雾占风,晴霞辨雨,变态空蒙难写。
乾坤作冶。
看万象俱融,镜光东泻。
一笛飘萧,秋心吹满洞庭野。
旧来战尘初洗,凭轩休涕泗,目断戎马。
远浦沉烟,轻舠点叶,既济风波翻怕。
琴高待跨。
奈地少云多,鱼龙未化。
剩有闲情,坐观垂钓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台城路·登岳阳楼》是诗人查慎行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岳阳楼的深厚感情以及壮志未酬的感慨。以下是关于这首文学杰作的相关介绍:

  1. 作者简介:查慎行,字悔余,浙江海宁人,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和学者。他精于《易经》和诗歌创作,其诗作在康熙年间已经名满京城。查慎行的学问基础坚实,不仅受到黄宗羲的影响,还曾受教于黄道周。他的文学成就不仅限于诗,还有词曲的创作,其中尤以词作最为出色。
  2. 内容解读:查慎行的《台城路·登岳阳楼》通过描写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历史变迁,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兴亡、个人命运的思考。词中通过对岳阳楼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空濛难写的天地景象,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战尘初洗后的历史感慨与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待。
  3. 艺术特色:《台城路·登岳阳楼》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赢得了后世的赞誉。查慎行的词风细腻而深刻,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考,此词便是一个典型例子。通过精细的画面和深刻的意境,查慎行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真实又富有哲理的世界。
  4. 文化影响:《台城路·登岳阳楼》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展示了查慎行高超的词作技艺,也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此外,这首词也常被用于教学和研究中,作为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宋代文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5. 现实意义:从现实意义上讲,查慎行的《台城路·登岳阳楼》不仅仅是一篇文学佳作,它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精神的象征。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憧憬,此词激励着人们不忘历史,珍惜现在,共同创造更加灿烂的未来。

《台城路·登岳阳楼》不仅是查慎行个人文学成就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使得这首词成为了跨越时空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