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行尽西南路,重来岳阳楼下。
宿雾占风,晴霞辨雨,变态空蒙难写。
乾坤作冶。
看万象俱融,镜光东泻。
一笛飘萧,秋心吹满洞庭野。
旧来战尘初洗,凭轩休涕泗,目断戎马。
远浦沉烟,轻舠点叶,既济风波翻怕。
琴高待跨。
奈地少云多,鱼龙未化。
剩有闲情,坐观垂钓者。
这首诗是苏轼在元丰五年(1082年)所作,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全诗通过对岳阳楼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历史沧桑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时局动荡不安的忧虑之情。
首句“三年行尽西南路”,表明作者在三年前已经走过了西南地区的道路,这里的“西南路”指的是作者曾经游历过的南方地区。接下来的“重来岳阳楼下”表明作者又回到了岳阳楼下,这里的岳阳楼是古代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也是作者曾多次登临的地方。
“宿雾占风,晴霞辨雨,变态空蒙难写”。这句诗描绘了岳阳楼周围的自然景色,宿雾、占风、晴霞、辨雨等词语都描绘出了岳阳楼周边的自然景象,而“空蒙难写”则形容这些景象变幻莫测,难以用语言表达。
“乾坤作冶。看万象俱融,镜光东泻。”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天地造化的赞叹。乾坤作冶,意味着天地间万物交融,如同炼金一样;万象俱融,则形容万物都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镜光东泻,则是指阳光照在湖面上,反射出一道道光芒,如同镜子一样。
“一笛飘萧,秋心吹满洞庭野。”这句诗描绘了作者站在岳阳楼上吹着长笛的情景,秋风萧瑟,笛声悠扬,仿佛将作者的思绪引向了远方。洞庭野则是岳阳楼附近的一片湖泊,作者在这里吹奏长笛,似乎将整个洞庭湖水都吹进了他的心中。
“旧来战尘初洗,凭轩休涕泗,目断戎马。”这句诗回忆了过去的战斗场景,那时战尘未洗,战士们在战场上英勇奋战,如今已不再有那些战马奔腾的景象,只能通过凭轩远眺来感受过去的战争气息。这里的“凭轩休涕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当时战争状况的看法。
“远浦沉烟,轻舠点叶,既济风波翻怕。”这句诗描绘了远处的江面和船上的情景,烟波浩渺,船只在水面上轻轻摇曳,仿佛是刚刚到达目的地。这里的“既济风波翻怕”则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担忧,他认为现在的局势就像一艘小船在风波中摇摆不定。
“琴高待跨。奈地少云多,鱼龙未化。”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担忧。他看到天空中的云彩很少,而鱼龙还未化形为神,意味着未来还有很多不确定性。这里的“琴高待跨”可能是指古代神话中的神仙传说,而“奈地少云多,鱼龙未化”则表达了作者对现实政治局势的担忧。
“剩有闲情,坐观垂钓者。”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尽管世事纷扰,但他仍然保持着一颗宁静的心,坐在河边观看钓鱼者的动作。这里的“剩有闲情”可能是指作者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
赏析:这首诗以岳阳楼为背景,通过对岳阳楼周围自然景观和历史事件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之情。同时,诗中还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描绘手法,如宿雾、晴霞、镜光等,使整首诗富有画面感和诗意。此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深刻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