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当日、去家容易,秉烛羌村,梦犹恍惚。
不记飘零,却凭儿女算年月。
为渠觅食,一笑蛩蛩负蹙。
倾倒薄游装,聊付与、烟生炀突。
咄咄。
山阳闻笛罢,独自心伤存殁。
生还偶遂,别中事、逢人怕揭。
料柴门、更有谁敲,便菊径、从他芜没。
好勤课童奴,重理钓矶耕垡。

注释:

甚:多么,如何。

羌村:古地名,在今陕西宝鸡县东。

不记飘零,却凭儿女算年月:不记得自己漂泊在外,却要依赖儿女来计算岁月长短。

为渠觅食,一笑蛩蛩负蹙:为他去找寻食物,而笑蟋蟀因饥饿而愁苦不堪。

倾倒薄游装,聊付与、烟生炀突:把轻薄的行李都扔了,暂且寄放在这里。

咄咄:叹息声。

山阳:古郡名,在今河南淮阳。闻笛:听到《折杨柳》的笛曲。

存殁:生死。指死里逃生,或生里死去。

偶遂:偶然得遂。

逢人怕揭:遇见熟人害怕提起过去的事情。

料柴门:估计着柴门。

菊径:菊花盛开的小径,这里指家乡小道。芜没:荒芜。

勤课童奴:督促仆人勤奋工作。

重理钓矶:重新整理钓鱼的地方。钓矶即钓台,相传是姜太公垂钓之所。

耕垡:耕种土地。

赏析:

这是一首纪实性的词作。词中的作者,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失意文人,他一生坎坷不平,屡经波折。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秋九月十四日,他结束了长达十年谪居生涯,终于回到了久别的家园。然而,这次回家,对于他来说,却是一次痛苦的离别,一种刻骨铭心的思念,因此他写下了这首《长亭怨慢》。

上片开头三句写归家之难和归家之后的生活。首句说,当初离别家乡的时候,离家容易,而归来却十分艰难。次句写归家后对家人生活的忧虑。第三句写为家人操劳之事。这几句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生活的担忧以及对家人的歉疚之情。

“为渠觅食”,以下六句写自己在外漂泊的辛酸历程,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悲苦。“为渠”两句是说,为了生计,不得不到处奔波,四处寻求机会。“一笑”四句写自己因奔波劳累而憔悴不堪的样子。

下片开头六句写作者对往事的怀念和感慨。“山阳”二句写听到笛声之后的心情变化。笛声悠扬婉转,让人想起当年在外地时的美好时光。“存殁”两句写自己对生与死的感慨。生里死去,死里活着;人生若只如初见……

最后五句写自己的未来打算和生活态度。“料柴门”三句是说,自己打算到故乡去住一住,过一过安逸舒适的田园生活。“菊径”两句是说,希望回到故乡后,能够种菊养花,颐养天年。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归乡后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反映了他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往事的回忆。全词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