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霜未染香山叶,黄花已开秋圃。
侧帽风前,囊萸酒畔。
不分故人先去。
匆匆里语。
忍别了吴侬,竟归樊楚。
一色鱼天,车湖争似鹤湖住。
蒲萄满江绿涨,爱翻鸦落雪,门对南浦。
访旧襄阳,题襟汉上,芳草知谁同赋。
相思最苦。
梦雁影飞边,月明多处。
杨柳青青,武昌何限树。

诗句解释

1 “新霜未染香山叶,黄花已开秋圃。”:这句描述了秋天的景象,新霜尚未覆盖香山路上的树叶,而菊花已经盛开在秋圃中。

  1. “侧帽风前,囊萸酒畔。不分故人先去。匆匆里语。”:这里描述了一个情景,诗人在微风中戴着帽子,手中拿着装有茱萸的袋子,旁边是酒杯,但似乎因为匆忙而没能好好告别。

  2. “忍别了吴侬,竟归樊楚。一色鱼天,车湖争似鹤湖住。”:这几句表达了离别之情,诗人不忍心与吴地的人民分别,最终还是决定回到故乡樊城和楚国。诗人认为车湖(今湖北武汉市)的风景比鹤湖(今江苏无锡市西南的蠡湖)更美。

  3. “蒲萄满江绿涨,爱翻鸦落雪,门对南浦。访旧襄阳,题襟汉上,芳草知谁同赋。相思最苦。梦雁影飞边,月明多处。杨柳青青,武昌何限树。”:描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葡萄在江水中生长,像绿色的波浪一样涌动;乌鸦落在了飘落的雪花上,仿佛在寻找家门;诗人在襄阳拜访旧友,他们共同把酒言欢,欣赏着汉水之滨的美丽景色,而心中所思之人却远在他乡。这种相思之情最让人痛苦,就像梦中的雁影飞向远方,月光洒满各处,而家乡的杨柳也显得格外翠绿。武昌有多少棵柳树,都让人感到思念。

    译文

    新霜还没染红香山路上的树叶,黄花已在秋天的园圃中盛开。
    微风中我侧立着,手拿装着茱萸的袋子,酒杯旁站着一位朋友。
    我们没有来得及好好告别,他就这样离开了。
    匆匆之中只留下了言语和告别。
    舍不得离开吴地的人们,最终还是要返回到樊城和楚国。
    湖水清澈如玉,比鹤湖还要美丽。
    葡萄藤蔓爬满了江水,如同绿色的波浪一般翻滚。
    乌鸦落在了飘落的雪花之上,仿佛在寻找家的方向。
    家门面对的是南浦。
    在襄阳拜访旧友,一起喝酒畅谈,欣赏汉水上的美好风景。
    心中思念的人却在遥远的他乡。
    梦中的雁影飞向远方,月光照耀着四处,而家乡的杨柳也显得格外翠绿。
    武昌有多少柳树,都让人感到思念。

    赏析

    本诗是南宋词人辛弃疾送友人叶非叔回南鄂时所作。全词通过对送别场景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离别痛苦的深刻感受。
    首句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象,新霜还未染红香山路上的树叶,而黄菊已盛开在秋天的园圃中。这两句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引出了送别的主题。
    诗人描述了送别的场景:微风中他侧立着,手拿装着茱萸的袋子,酒杯旁站着一位朋友。他们没有来得及好好告别,就各自踏上了旅程。这种离别的场景充满了离愁别绪,使得整首词的氛围变得更加凄清。
    在这段离别的过程中,诗人并没有完全沉浸在悲伤之中,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和景物描写,将送别的喜悦和对友人的思念交织在一起。例如,诗人提到“蒲萄满江绿涨”,这里的葡萄藤蔓爬满了江水,如同绿色的波浪一般翻滚。这种景象不仅美丽动人,同时也象征着友情的深厚和长久。
    诗人还通过对比的方式,将友人所在的南鄂与自己所在的北国进行了比较。他认为车湖比鹤湖更美,这既是对友人所在地的赞美,也是对友人离去的一种无奈之情。同时,他也提到了自己的故乡樊城和楚国,暗示着无论身处何方,心中的思念始终如一。
    诗人用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画面,描绘了送别时的感慨和期待。他想象着在襄阳拜访旧友的情景,一起喝酒、畅谈、欣赏汉水上的美好风景。这些美好的回忆让他感到欣慰,同时也加深了他对离别痛苦的感受。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送别时的喜悦与悲伤,以及对离别痛苦的深刻感受。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展示了他对离别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