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凤晨堂宴集

吴兴我初到,风景值清美。
纵为冷澹游,亦恋佳山水。
矧乃多良朋,盍簪履错趾。
十日九放舟,波光岚影里。
夜归漏必下,旦辄扣门起。
如此以为常,行期难准拟。
中秋节渐近,未到先屈指。
朝登凤晨堂,少长各就齿。
森然敬爱客,未觉肴核侈。
是夕雨忽晴,天容出新洗。
华镫挟朗月,潋滟落杯底。
倒影射空堂,蒙蒙烟雾紫。
谈谐杂丝竹,觞政不暇理。
我醉问主人,雅集岁凡几。
答言良会难,云散波旋委。
自从庚申后,十四五年矣。
同学近无多,含情俟知己。
此邦富人文,槃敦执牛耳。
耆英洛下社,子弟高阳里。
往往前辈交,久要或在此。
平生好求友,出门失桑梓。
落魄肯见收,同心庶堪倚。
溪山勿吾笑,来往自今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秋凤晨堂宴集》是诗人查慎行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更深入地探讨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1. 诗歌创作
  • 作者生平:查慎行,字悔余,号他山,浙江海盐人,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 诗歌风格:《秋日凤晨堂宴集》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节日的气氛,以及与朋友共享美食、欢聚一堂的喜悦。
  1. 文化意义
  • 地方文化的体现:吴兴地区自古便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查慎行的这首诗体现了这一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地域特色。
  • 文人雅集的写照:查慎行通过这首诗展现了文人墨客在中秋佳节的聚会情景,反映了当时文人追求高雅生活情趣的社会风貌。
  1. 艺术手法
  • 意境营造:查慎行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构建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美好的中秋夜晚。
  • 用词考究:诗歌中选用的词汇精准而生动,如“波光岚影里”、“华镫挟朗月”等,都极具画面感和感染力。
  1. 社会背景
  • 时代背景:查慎行创作此诗时正值明清之交,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同时也孕育了丰富的文化氛围,查慎行的作品正映射出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该诗作为查慎行的代表作品之一,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对后世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 情感表达:诗歌中所表达的友情、乡愁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1. 现代意义
  • 人文关怀: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查慎行的这首诗提醒人们要珍惜人际关系,关注自然之美,倡导了一种回归本真的人文情怀。
  • 文化传承:诗歌中展现的传统文化元素对于促进文化多样性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作用。

《中秋凤晨堂宴集》不仅是一首反映古代文人雅集生活的诗作,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蕴含的历史信息、美学价值以及对现代人仍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它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