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蚕行

村东村西桑叶绿,头蚕不熟二蚕熟。
薄于片纸白于脂,五月南风齐上蔟。
缫车声中汤百沸,出釜持将易斗粟。
去年苦旱秋不登,民命全凭寸丝续。
我闻周礼有成法,一岁不容种再浴。
蚕多害马理或然,物类区区别田畜。
国家官马百万强,惜薪监督烦曹郎。
原蚕微利幸无禁,劝汝努力须栽桑。
田夫暑雨多咨怨,不如且吃蚕娘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原蚕行》是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一首古诗,描述了农民在桑叶茂盛时养蚕的场景和艰辛劳作,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计问题。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查慎行,字悔余,号他山居士,是清朝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一生经历了从青年时期的科举考试失利、到中年时期仕途坎坷,再到晚年隐居乡里的多重人生经历。查慎行在文学创作中,尤以诗歌见长,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感慨,风格清新、质朴。
  2. 诗歌原文:《原蚕行》原文如下:“村东村西桑叶绿,头蚕不熟二蚕熟。薄于片纸白于脂,五月南风齐上蔟。”这四句诗描绘了春天桑叶茂盛,农民们开始养蚕的情景。其中“头蚕不熟二蚕熟”指的是新孵化出来的小蚕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成熟,而老蚕则已经开始下茧结茧。
  3. 诗歌主题:该诗主要表达了农民在春耕时节辛勤劳作的场景,尤其是养蚕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农民们依靠种植桑树来获取丝绸原料,而养蚕则是获取丝绸的关键步骤。诗歌反映了农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揭示了他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4. 社会意义:《原蚕行》不仅是对农民生活的生动写照,也是对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一个缩影。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农民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状况。
  5. 文化价值:作为文学作品,《原蚕行》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它不仅是查慎行个人艺术成就的体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可以加深对中国古典文学和文化传统的了解。

《原蚕行》是一篇富有生活气息和深刻思想内涵的古诗,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