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待渡

远行疲长途,春昼赴急景。
柅车柳阴下,稍觉白日永。
黄埃渡河来,风气变凄冷。
奔湍怒流浊,拍岸高过顶。
千樯万樯形,倒视无一影。
沙崩人迹散,月上波响静。
众涉邛敢争,及兹放孤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黄河待渡》并不是文学作品,而是由诗人查慎行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这首诗及相关文学知识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黄河待渡》的作者查慎行,原名嗣琏,字夏重,后改名悔余,号他山,又号查田。查慎行是浙江海宁人,他的一生经历了从学者到官员再到隐退的生活转变。查慎行在康熙年间曾举乡试,并在四十一年应召入直南书房。后来,他因故因病被赐进士出身,并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查慎行的文学创作主要集中在诗歌方面,尤其是他对《易经》的研究和《诗经》的解读,显示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

  2. 诗作原文与赏析:《黄河待渡》这首诗通过描绘黄河的自然景观,展现了黄河的雄浑壮美。诗中通过对黄河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历史的沉思。诗中的意象如“柅车柳阴下”、“黄埃渡河来”等,都充满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色彩。诗的结构紧凑,语言简练,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3. 艺术特色与社会价值:查慎行的诗歌作品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受到后世的认可。除了《黄河待渡》外,他还创作了其他多首表达对国家、民族和自然景观感慨的诗歌。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而且至今仍被后人传诵,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风貌的重要资料。

  4. 文学地位的影响:《黄河待渡》作为查慎行的代表作品之一,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这首诗不仅是查慎行个人文学成就的象征,也是他对于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一种传承和发扬。它的存在,使得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从而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黄河待渡》虽然不是一首完整的现代文学作品,但其作为查慎行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无疑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介绍,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特点和社会价值,以及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