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盱眙北界沿洪泽湖西北行晚至高家堰

淮泗方合流,洪湖际𬈑漠。
水所从来高,其势建瓴若。
长堤亘首尾,力敌万锁钥。
近传泗州城,三板没郛郭。
澄波见井灶,了了鱼虾跃。
淮阳地尤卑,东岸狂澜剧。
十年费国计,万杵鸣橐橐。
排桩内甃石,陡起堵墙削。
禹功纪告成,注海有疏瀹。
不闻当横流,扼吭恣喷薄。
决口既须塞,减水孰开凿。
九道湮成河,沙田梗流恶。
放之使行地,汗漫无归着。
天下本一家,扬州忍为壑。
移亡及身事,丘墓伤淹泊。
可怜水乡民,不及蛙黾乐。
九重亟轸念,南幸求民莫。
河岳尽怀柔,淮神敢行虐。
天功即帝力,愚贱矧可度。
我来爱涟漪,正值沙水涸。
一程涤烦懑,清旷迥逾昨。
夕阳射湖东,欲落尚未落。
忽然得新句,放眼向寥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这句话出自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一段:“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在这里描述了他到岳阳的时间和原因。

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详细描绘了岳阳楼的美景和历史沿革,以及他游览洞庭湖的经历。他写道:“登斯楼也,则有吴楚东南坼,乾坤南北浮,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句子,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至于“自盱眙北界沿洪泽湖西北行晚至高家堰”,这句话描述的是范仲淹从盱眙(位于今江苏淮安)向北行进,沿着洪泽湖西北方向行走,最终到达高家堰的过程。这段描写反映了范仲淹对于自然景观的欣赏以及他的行程安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