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泗方合流,洪湖际𬈑漠。
水所从来高,其势建瓴若。
长堤亘首尾,力敌万锁钥。
近传泗州城,三板没郛郭。
澄波见井灶,了了鱼虾跃。
淮阳地尤卑,东岸狂澜剧。
十年费国计,万杵鸣橐橐。
排桩内甃石,陡起堵墙削。
禹功纪告成,注海有疏瀹。
不闻当横流,扼吭恣喷薄。
决口既须塞,减水孰开凿。
九道湮成河,沙田梗流恶。
放之使行地,汗漫无归着。
天下本一家,扬州忍为壑。
移亡及身事,丘墓伤淹泊。
可怜水乡民,不及蛙黾乐。
九重亟轸念,南幸求民莫。
河岳尽怀柔,淮神敢行虐。
天功即帝力,愚贱矧可度。
我来爱涟漪,正值沙水涸。
一程涤烦懑,清旷迥逾昨。
夕阳射湖东,欲落尚未落。
忽然得新句,放眼向寥廓。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描绘了作者在淮安一带的所见所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与赏析:
- 自盱眙北界沿洪泽湖西北行晚至高家堰
- 盱眙:今属江苏省淮安市。
- 高家堰:位于淮河入海口处,为古代水利工程之一。
- 译文:从盱眙向北沿着洪泽湖往西北行走,傍晚时到达高家堰。
- 赏析:诗中的“盱眙”和“高家堰”都是具体的地理位置。范成大通过描绘这些地点,展现了他游历过程中的地理方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水利建设成就。
- 淮泗方合流,洪湖际𬈑漠
- 淮泗:淮河和泗水两条河流。
- 𬈑漠:形容水流浩荡、宽阔无垠。
- 译文:淮河和泗水刚刚汇合,洪泽湖的水面辽阔无垠。
- 赏析: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两河汇合后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宏大和美丽。
- 水所从来高,其势建瓴若
- 水所:指河水。
- 建瓴:形容地势高峻,水流直下如倒水壶。
- 译文:河水来自高处,其气势如同倾倒的水壶一般。
- 赏析:这里用“建瓴”来形容江水汹涌澎湃的情景,生动地表达了河流的磅礴气势。
- 长堤亘首尾,力敌万锁钥
- 长堤:指防洪堤坝。
- 力敌万锁钥:比喻堤坝坚固有力,能够抵挡住万般洪水的冲击。
- 译文:长长的堤坝贯穿南北两端,其坚固之能堪比万把锁钥。
- 赏析:这句诗突出了防洪工程的伟大和重要性,体现了古人对水利的重视和智慧。
- 近传泗州城,三板没郛郭
- 泗州:古州名,今属安徽省宿州市泗县。
- 三板:一种古代建筑结构,类似于现在的石拱门。
- 译文:最近听说泗州的城墙被三板结构淹没在水下。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历史变迁中一些古建筑的命运,也暗示了自然灾害对古代城市的影响。
- 澄波见井灶,了了鱼虾跃
- 澄波:清澈的水面。
- 井灶:古代人们取水做饭的地方。
- 译文:清澈的水面映照出井灶,鱼儿虾儿在水中欢快跳跃。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 淮阳地尤卑,东岸狂澜剧
- 淮阳:古地区名,今属河南省淮阳县。
- 东岸:指淮河东部的河岸。
- 译文:淮阳地区地势较低,而淮河的东岸却是汹涌澎湃的波浪频发之地。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淮河流域地势的复杂性以及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担忧。
- 十年费国计,万杵鸣橐橐
- 十年:指多年的时间。
- 国计:国家的财政计划或经济策略。
- 译文:多年来为了国家的财政计划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无数的劳动号子声此起彼伏。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水利建设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也体现了劳动者的辛勤付出。
- 排桩内甃石,陡起堵墙削
- 排桩:用于加固堤坝的木桩。
- 甃石:用石块砌成的墙壁。
- 译文:在堤坝内部安装排桩并填塞石头,陡峭的墙体逐渐增高直至平整。
- 赏析:这句诗描述了古代水利工程中的施工过程,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勤劳。
- 禹功纪告成,注海有疏瀹
- 禹功:指大禹治水的功绩。
- 译文:大禹的水利工程已经完成,注入海洋的水得到了疏通。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对古代水利工程完成的喜悦和自豪,也寓意着人类对自然的尊重和利用。
- 不闻当横流,扼吭恣喷薄
- 当横流:指河流泛滥时。
- 扼吭恣喷薄:形容水流猛烈冲击堤坝。
- 译文:没有听说河水会泛滥,却能肆意地冲击堤坝,喷薄而出。
- 赏析:这句诗揭示了水利工程面临的挑战和考验,同时也表现了古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 决口既须塞,减水孰开凿
- 决口:河道因自然原因或人为因素出现的缺口。
- 减水:减少水量以适应其他需求。
- 译文:一旦决口必须及时堵塞,减少水量需要开凿新的渠道。
- 赏析:这句诗强调了水利管理和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合理利用水资源,避免浪费和污染。
- 九道湮成河,沙田梗流恶
- 九道:泛指多条河流。
- 湮成河:河流因侵蚀或淤积而变窄或消失。
- 译文:多条河流融合成一条,沙质农田因水流不畅而受到影响。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河流变化带来的环境影响,也反映了农业生产面临的挑战。
- 放之使行地,汗漫无归着
- 放之:放任、任其发展。
- 行地:在地面上流动。
- 译文:任由水流自由地在地面上流动,最终归宿难以预测。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对自然现象无法预测和控制的观点,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 天下本一家,扬州忍为壑
- 天下本一家:天下人应该和睦相处。
- 扬州:古代地名,今属江苏省扬州市。
- 译文:整个天下本应是一家人和睦相处,而扬州却成了贪婪者谋取私利的工具。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对地方治理不善和贪腐行为的谴责,同时也呼吁人们要有公正之心。
- 移亡及身事,丘墓伤淹泊
- 迁亡及身事:指自己遭受的不幸之事。
- 丘墓:坟墓。
- 译文:我遭遇的灾祸已经够多了,连祖辈的坟墓都受到伤害,心中充满了悲伤和无奈。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遭遇的哀叹和对家族的思念之情,也体现了诗人的忠诚和坚韧。
- 可怜水乡民,不及蛙黾乐
- 可怜:值得同情。
- 蛙黾(miǎn):青蛙和蟾蜍。
- 译文:生活在水乡的百姓们生活困苦,却比不上青蛙和蟾蜍的快乐自在。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水乡百姓的生活艰辛,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命运的同情和关怀。
- 九重亟轸念,南幸求民莫
- 九重:皇帝身边的臣子。
- 亟轸念:非常关心。
- 译文:皇帝非常关心民生问题,多次南巡寻找百姓的疾苦。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皇帝对百姓生活的关注和关爱,同时也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皇权与民生之间的紧密联系。
- 河岳尽怀柔,淮神敢行虐
- 河岳:黄河和华山等山川之神。
- 怀柔:安抚、抚慰。
- 译文:山川之神都表现出宽容的态度,但淮神却肆无忌惮地施行淫威。
- 译文:尽管山川神灵都展现出温和的一面,但是淮神却毫无顾忌地肆意妄为。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对自然神灵与人间暴政的对比和批判,也反映了古人对天人合一思想的追求和敬畏。
- 我来爱涟漪,正值沙水涸
- 我:代词,指诗人自己。
- 涟漪:水面上的波纹。
- 译文:我来到此地欣赏那宁静的涟漪,却发现这里的沙水正在干涸中。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为自然的变化感到惋惜和无奈。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珍惜以及对生态平衡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