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至沅州哭刘丙孙二首 其一

幕府论交快得群,天涯失意手重分。
不应小别轻挥泪,岂谓重来果哭君。
尽卖衣裘供薄殓,误他僮仆远从军。
瓦灯相对僧窗夕,忍读龙场瘗旅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敬業堂詩集》是清代著名诗人李沅州创作的一首悼亡诗,而“再至沅州哭刘丙孙二首 其一”则是该诗集中的第一首诗。下面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及创作背景
  • 作者李沅州:李沅州,清代文人,字子寿,号敬亭山人,湖南长沙人。他生于乾隆年间,卒于道光初年,一生经历了清朝的兴衰更迭,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
  • 创作缘由:《敬業堂詩集》中收录了李沅州在沅州(今湖南省芷江县)期间所创作的诗歌。这些诗作记录了他与当地百姓的交往和对时事的关注,特别是对友人的哀悼之情。
  • 作品特点:李沅州的诗歌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善于通过细腻的描述传达深刻的思想感情。他的诗作在清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诗句赏析
  • “幕府论交快得群,天涯失意手重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官场中获得广泛友谊的喜悦,以及因政治失意而感到孤独无助的悲哀。通过对比描绘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和心境。
  • “不應小别輕揮淚,豈謂重來果哭君”:此句揭示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逝去朋友的深情追忆,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认识。
  • “盡賣衣裘供薄殮,誤他僮僕遠從軍”: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自己财产的处理以及对仆人命运的关心,表现出诗人的慷慨和悲悯情怀。
  1. 文学价值与影响
  • 文学价值:《再至沅州哭刘丙孙二首 其一》不仅是李沅州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清代诗歌艺术的一个缩影。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境遇的描写,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高远的艺术追求。
  • 历史影响: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其影响力还延续至今,成为研究清代文人生活和情感世界的重要文献资料。

李沅州的作品《再至沅州哭刘丙孙二首 其一》不仅是对友人离世的哀思与怀念,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通过对这一作品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色,同时也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崇高的道德情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