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鬓青松,露裙红软,立来已是多时。
转湖山归去,到栏畔行迟。
忽提起当年此地,莺偷歌板,花袅烟丝。
把梢头豆蔻,灯前破了些儿。
从今细想,怎当他、废馆荒池。
便月会玲珑,风能淡荡,谁与相携。
倚遍旧寻欢处,清宵上、雁影参差。
纵乌丝千叠,能书多少相思。
扬州慢 偶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扬州慢》并非是偶题,而是姜夔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是宋代文学的瑰宝,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造诣,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扬州慢》不仅是对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现今破败的深刻对比,更是词人个人经历与情感的抒发。
《扬州慢》的创作背景与姜夔的个人历史密不可分。姜夔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目睹了金兵入侵、宋金对抗以及自身生活的艰辛。《扬州慢》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它不仅展现了词人的家国情怀,也表达了他对过去扬州繁华的回忆以及对战争破坏的哀叹。
《扬州慢》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深刻的艺术表现手法上。姜夔运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比喻,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等,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扬州的自然风光,更深刻地反映了词人的心理活动和情感状态。此外,《扬州慢》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宋代文人诗词的代表之作。
《扬州慢》在文化史上的意义不可忽视。它不仅是姜夔艺术成就的代表,也是宋代词坛的重要作品。它的出现,使得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抒情诗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后世的诗人和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扬州慢》不仅是一首词,更是一部承载着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词人的高超艺术技巧,还可以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