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笛 绝塞

班骑归欤,苏旄老矣,万里山隔。
轮台雁绝。
那寄中原红帛。
戍龙堆、穹庐夜寒,画笳递怨云四幂。
叹沙肥雪大,春风不到,尽年无碧。
军繻久敝,问一荷雕戈,几能归得。
边程再北。
但有浑茫天色。
泛香酥、琵琶醉弹,紫驼狎梦冰窖窄。
倚楼人,定看杨花,远忆霜鬓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月下笛·绝塞》是清代诗人姚燮的作品,表达了对遥远边关的深情怀念和壮志未酬的感慨。下面将具体介绍该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作者背景:姚燮(1805—1864),字梅伯,又号复庄、大梅山民,是浙江镇海人。他是清朝道光十四年(1834)举人,虽学识渊博,但仕途并不顺利。
  • 文学成就:姚燮的诗风雄健,思力沉着,有鞭风叱霆之气。他的词作早年疏秀婉丽,晚则转为清苍老健,精绘事,擅画梅。他的作品在形式上既有诗词又有骈文,题材广泛,涵盖经史典籍、世俗戏曲小说等,风格迥绝于流辈。
  1. 作品原文
    班骑归欤,苏旄老矣,万里山隔。轮台雁绝。那寄中原红帛。戍龙堆、穹庐夜寒,画笳递怨云四幂。叹沙肥雪大,春风不到,尽年无碧。军繻久敝,问一荷雕戈,几能归得。边程再北。但有浑茫天色。泛香酥、琵琶醉弹,紫驼狎梦冰窖窄。倚楼人,定看杨花,远忆霜鬓白。

  2. 艺术特点

  • 意象描绘:《月下笛·绝塞》中的意象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表达力,如“戍龙堆、穹庐夜寒”和“画笳递怨云四幂”,这些描述不仅展现了边疆的地理环境,也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 语言特色:姚燮在词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化、比喻等,使得语言生动而富有画面感。同时,他还擅长使用典故和历史元素来增强词作的深度和广度。
  1. 情感表达
  • 思乡之情:通过对边疆自然环境的描述,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尤其是“春风不到,尽年无碧”一句,深刻体现了对家乡温暖气候的怀念以及对春天的期盼。
  • 怀古之情: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历史元素和典故,如“轮台雁绝”、“戍龙堆”等,这些都暗示了作者对中国历史的深沉思考。
  1. 创作背景
  • 个人经历:姚燮的一生充满波折,他的词作往往透露出个人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 时代背景:清代中期,中国经历了一段复杂的变革时期,边疆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姚燮通过自己的词作,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月下笛·绝塞》不仅是姚燮个人情感和艺术追求的体现,也是清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成果。通过对该作品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追求,以及他们如何通过文学来反映时代和社会现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