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州慢 残村

四五人家,临水背山,荒草犹剩。
斜阳多少颓垣,缭著沙墟芜井。
炊烟几缕,恰带断叶零鸦,随风作弄空中暝。
沽店已无帘,况墙头红杏。
还省。
东邻田舍,西泊渔庄,北湾樵艇。
兵火遭残,散处何方谁定。
霜更月晓,尚有犬独鸡单,萧寒点缀柴门景。
奈杜老归来,正儿饥妻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石州慢·残村》是清朝文学家姚燮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

  1. 作者介绍:《石州慢·残村》的作者是姚燮,他不仅是一位晚清时期的文学家、画家,还以其广博的学问和艺术成就著称。他的其他著作涉及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和红学等多个领域,显示了其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广泛的知识背景。

  2. 作品原文:《石州慢·残村》的原文展现了作者对于乡村生活场景的细腻观察与深情描绘。诗中描述了四五户人家傍水而居、背山而立,荒草丛生之中隐约可见断垣残壁。夕阳下,炊烟袅袅上升,几缕飘散在空中,与落日余晖共同营造出一幅温馨而又凄凉的画面。

  3. 作品鉴赏:《石州慢·残村》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很高的造诣。姚燮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刻画,传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诗中的“炊烟几缕”不仅勾勒出了农村的日常生活,还透露出一丝生活的暖意。

  4. 写作风格特点:姚燮在《石州慢·残村》中采用了典型的古典诗词形式,语言典雅而不失韵味,情感真挚而富有哲理。他的诗歌常常融入个人的生活体验和社会感悟,这使得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和深沉的思想内涵。

  5. 历史背景:姚燮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折射出一个时代背景下的普遍情感和精神面貌。通过这些作品,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风貌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6. 影响评价:作为晚清时期的重要文学家,姚燮的《石州慢·残村》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被后人广泛传颂。它不仅体现了姚燮卓越的文学才能,也成为了研究清代文学和民间文化的珍贵资料。

姚燮的《石州慢·残村》不仅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思想和情感上也有着深刻的影响。这部作品是研究清代文学不可多得的重要文献,值得深入探讨和欣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