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 理安寺

密竹当门雨气搜。狖梯通百折、笕泉流。
奔厓断涧合灵湫。千重翠、都向茗烟收。
湖海任沉浮。白云埋得住、古时秋。
万山拱笏佛当楼。清钟响、尘梦一回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小重山·理安寺》是清道光十四年(1834)举人姚燮创作的一首词。该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理安寺的自然景观、幽深氛围以及诗人自身的情感体验生动地展现出来。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词:

  1. 作者背景与作品特色
  • 作者简介:姚燮,字梅伯,浙江镇海人。他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还是一位画家,对戏曲和小说也有广泛的涉猎。他的词作早年疏秀婉丽,晚则转为清苍老健,其诗则气骨雄健,思力沉着,有鞭风叱霆之气,用遏抑掩蔽之法,生峭幽异,包罗万象。
  • 词作特点:《小重山·理安寺》在风格上呈现出了“疏秀”与“清苍”的特点。姚燮的词早期以疏秀婉丽为主,而晚年则转变为清苍老健的风格。这首词体现了这种转变,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内心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又不失清新的艺术韵味。
  1. 词中景物描写
  • 密竹当门:开篇即以密集的竹子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奔厓断涧:形容溪流奔腾而下的景象,形象地描绘出自然之美。
  • 灵湫合茗烟:灵湫即灵泉,与茗烟相结合,形成了一幅茶香四溢的画面。
  1. 主题思想解析
  • 禅意与自然:《小重山·理安寺》不仅仅是对理安寺风景的描摹,更多的是通过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于禅宗思想的理解和体悟。禅宗强调的是一种超脱物欲的精神境界,而词中的景物描写恰恰体现了这一点。
  • 人生哲理:在自然之中寻找心灵慰藉的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引发读者对于生命真谛和个人境遇的反思。
  1. 文化背景与历史价值
  • 历史渊源:理安寺位于五云山半山腰的密林中,因南宋理宗曾到此上香而得名。这座寺庙历经兴废,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 艺术价值:《小重山·理安寺》作为一首反映当时社会风貌和自然景观的词作,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是研究清代文人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文献。

《小重山·理安寺》不仅是一篇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它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姚燮的词艺造诣,还能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