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归后,路迢迢、水隔更兼山隔。
况我他乡,尚依人为客。
蘼芜满陌。
已不是、向来浓碧。
几许春光,斜阳送老,乌头啼白。
高楼梦回天已夕。
记银屏掩笑,珠帐留舄。
涩尽筝丝,剩苍苔粘席。
明蟾遥射。
换一种、可怜愁色。
要不相思,偏听断柝,又闻哀笛。
辘轳金井 客夜寄曼花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辘轳金井·客夜寄曼花楼》是清朝诗人姚燮的作品,收录在其所著的《古今合璧事类备要集》中。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游子在异乡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诗的前两句“那人归后,路迢迢、水隔更兼山隔”,描绘了游子的归途遥远且充满艰辛,不仅路途遥远、山川重重,更是心绪难平。这种情景反映了游子的无奈与孤独,也体现了古代交通不便的现实。接下来的诗句“况我他乡,尚依人为客。”,进一步强调了游子的身份和处境。他虽然身处异地,但仍以他人为依靠,形容自己如同客人一般。
“蘼芜满陌”一句,用蘼芜(一种植物,常用于比喻)来描绘故乡的景象,传达出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同时,“已不是、向来浓碧”则通过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以及环境的变化,增添了诗歌的深度和内涵。而“几许春光,斜阳送老,乌头啼白”几句,描绘了夕阳西下的景象,同时也隐喻了游子对逝去青春的无奈和哀愁。
结尾的“高楼梦回天已夕”,则是全诗情感的高潮。诗人在高楼之上梦回,但梦醒时分已是傍晚,这既表现了游子的孤独和寂寞,也暗示了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感慨。“记银屏掩笑,珠帐留舄”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换一种、可怜愁色”两句,诗人以一种悲凉的情绪收尾,表达了对于离别之苦和未来不确定性的深深担忧。
《辘轳金井·客夜寄曼花楼》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一位游子在外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和思念。这首诗不仅是姚燮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对离愁别绪描写的经典之作。